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迪克森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迪克森

圖片來自krasnoyarskmedia
設立    1915年

時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時間(UTC+7)

邊疆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網站    dikson-taimyr.ru

迪克森 (俄語:Диксон) 是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泰梅爾多爾干-涅涅茨區的一個市級鎮,該鎮北臨北冰洋沿岸,處於葉尼塞灣葉尼塞河入海口附近,經緯度為北緯73度30分,東經80度31分。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該鎮人口為676人

位置

迪克森是俄羅斯的保密行政區之一,亦為最北的港口,是亞洲最北的居民點,也是世界最北的居民點之一。對北極圈內的大部分居民點來說,在極夜中的正午還是可以看到明顯的曙暮光,而迪克森的緯度使得在12月8日到1月5日之間,當地完全看不到曙暮光。同時,迪克森也是世界上最與外界隔絕的居民點之一,迪克森居民借用一首流行的俄羅斯歌曲,稱該鎮是「極地首都」。迪克森鎮和迪克森島均以瑞典探險家奧斯卡·迪克森得名。奧斯卡·迪克森和亞歷山大·西比里亞科夫是一系列北極探險的資助者,例如阿道夫·埃里克·諾登舍爾德所領導著名的探險。

位於海岸葉尼塞灣,西端的彼得Chichagov海岸的泰梅爾半島和迪克森島 ,分離由一個半公里維加海峽。在北端的港口在俄羅斯。有機場(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因跑道狀況不佳而停運,嚴重阻礙該村與其他地區的交通聯繫。

極地站(自 1916 年起),在此基礎上創建了無線電氣象中心和地球物理觀測站。當地傳說博物館。人民美術館成立於1987年3月27日。此前,北海航線的重要海港之一,海洋艦隊的加油基地,水文基地,Diksonstroy工廠,探險隊,魚類工廠。它位於北冰洋的戰略要地,具有重要的運輸和物流位置。[1]

歷史

迪克森島和海灣的發現

17世紀初,俄羅斯波莫人第一次發現了狄克遜島,1610年商人康德拉蒂·庫羅奇金(Kondraty Kurochkin)沿著葉尼塞河沿岸的高知來到這裡。當時的島嶼被稱為「Dolgy」或「Kuzkin」。在 18 世紀,神父。狄克遜出現在大北伐的地圖上,1738 年葉尼塞支隊的航海家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米寧在這裡發現了一個方便避風的海灣,並稱該島為「大東北」。

1875 年,瑞典極地探險家尼爾斯·阿道夫·埃里克·諾登斯科德 ( Nils Adolph Erik Nordenskjold ) 造訪了帆船普雷文 (Preven) 上的島嶼和海灣,並將其命名為「迪克遜」,以紀念瑞典商人奧斯卡·迪克森( Swedish Oskar Dickson;1823-1897),他資助了他的遠征。作為第一個國際極地年期間北極研究的一部分,俄羅斯政府允許在大約基礎上再接再厲。荷蘭極地站迪克森號,但1882年7月上旬離開阿姆斯特丹的小型探險船「瓦爾納」號被冰封住,沉沒在喀拉海

1894 年,在A. I. Vilkitsky (1894-1896)的水文探險期間,狄克遜這個名字終於被正式確認。這次遠征由西伯利亞鐵路委員會負責組織,用於奧布-葉尼塞地區的水文研究,對海灣和島嶼進行了測量

村莊的形成

自開業以來,便利的迪克森港一直有船隻光顧。 1901年,第一座建築出現在岸邊,它是一個木製的煤倉,由極地探險家E.V.Toll在「Zarya」號遊艇上的探險中建造。 8 月,「Scotia」號船用 Sudzhenskoye駁船沿葉尼塞河運送了 106 噸硬煤。從那時起,迪克森被視為北極探險的便利煤炭基地。

1915 年,神父。 Dixon 被選為輔助臨時基地,協助北冰洋水文探險隊的「 Taimyr 」和「 Vaygach 」船隻。 7月,鐵道部「通訊員」的打火機和駁船從葉尼塞來到迪克森,8-9月,一組G.P.兩年)和一個15千瓦的廣播電台。

1915年9月7日(8月25日),迪克森廣播電台首次開播,並與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的伊薩科戈爾斯克廣播電台建立了聯繫。這個日期被認為是迪克森村的成立日。 1915 年 9 月 18 日,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運來的兩棟民居,一個澡堂和一個煤棚,在島上豎立起來。遠征結束後,Dikson臨時基地被關閉,但是,在極地委員會的請求俄羅斯科學院,在部長理事會撥出資金用於永久的設備水文氣象站... 1916 年,儀器和設備交付給狄克遜,該站恢復運行。其工作人員包括8人,第一任主任是P. G. Kushakov博士,他曾參加過G. Ya. Sedov的北極探險。9月1日恢復常規水文氣象觀測,10月開始將觀測結果傳送到彼得格勒主物理觀測站 。以這種形式,狄克遜存在了大約 20 年,極地站的工作只在 1920-1924 年間中斷,當時俄羅斯正在內戰。那個時候村子的一個特色元素是站在無人居住的空間中的無線電台的107米桅杆,火花發射器的隆隆聲,這是北方所有無線電操作員都認可的。

迪克森港建設

迪克森的發展與北海航線(NSR)的發展密切相關。沿著它的運輸開始於試圖穿透從阿爾漢格爾斯克穿過喀拉海到鄂畢河葉尼塞河河口的運輸船。1895 年,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和1905 年日俄戰爭的運輸危機,這條路線的第一次興趣激增,這對在俄羅斯建立蘇維埃政權具有重要意義參加了 1921 年至 1928 年的商品交易所卡拉襲擊。所有這些操作都伴隨著高風險,不僅帶來不可預測的天氣和冰況,而且造成當時地圖的不准確。在此期間,迪克森在確保安全航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Bely 島以東廣闊領土上唯一的水文氣象點(路線的西部由極地站Vaigach、Yugorsky Shar和Marre-Sale 提供服務))。但同時,將遠離主航道的便利港灣作為轉運基地並不合理,葉尼塞河的內河船隻駛離遠海的危險性很大。 1920 年代,迪克森站隸屬於宇部北海航行安全管理局。

蘇聯啟動北方系統開發計劃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1932 年,根據蘇聯政府的決定,成立了北海航線總署(GUSMP),並確定了沿其全線開發北海航線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位於路線中間的迪克森的地理位置就顯得最為有利。 1933 年,Dikson 站被轉移到 GUSMP,同年第一次Lena探險隊的船隻和Pyasinsky商隊的船隻訪問了港口,Glavsevmorput 的一個特別委員會決定建造一個港口和一個煤炭船舶加油基地。1934 年 5 月 22 日GUSMP 第 74 號法令頒布後(該日期被視為港口的生日)前 55 名建造者抵達迪克森。港口泊位和煤炭基地採用板球法建造。索具完全在伊加卡製造,並通過拖船運送到迪克森。與此同時,1936年開始建設北極最強大的無線電中心(據其他消息稱,其建設於1934年12月19日完成)。在大陸上建立了一個定居點,由大約一百名來自伊加爾卡的建造者進行建造,夏季建造者人數達到300人,2架水上飛機開始駐紮在海灣。

在列寧格勒實驗無線電實驗室 (ORL) 專門開發的無線電中心,安裝了相干短波無線電發射機「Nord-2000」和無線電廣播無線電發射機「Dikson」。無線電中心的建設由 V. Khodov 指導,該站建設和第一次越冬的遠征由Pavel Georgievich Kushakov (1881-1946)領導。這一時期構成了記者鮑里斯·戈爾巴托夫( Boris Gorbatov)所著的《平凡的北極》一書的基礎,他在迪克森度過了他的一個越冬期(1976 年,根據該書拍攝了一部同名電影)。

施工在艱難的條件下開始,兩艘裝有貴重設備的駁船被風暴扔到石頭上,大約 2,700 噸貨物不得不從冰冷的水中人工抬起並卸載到沒有裝備的岸上,然後在現場無線電台上晾乾和恢復設備和儀器。工作日持續了16-18個小時。隨著冬季的來臨,50度的霜凍、暴風雪和暴風雪阻礙了施工。在島嶼和海灣地區,出現了3個定居點。島嶼定居點被稱為「老迪克森」,大陸沿岸的港口建設區域被稱為「港口」,在靠近克雷哈特尼克角的島嶼西北端出現「新迪克森」,無線電發射機在其上所述的Dikson無線電中心分別位於、無線電信標和公海冰觀測點。科努斯島上也出現了一個小定居點,在那裡爆破作業將一個煤炭基地的場地夷為平地。

1933 年,在迪克森設立了急救站,從 1934 年 10 月 27 日起,地區醫院開始工作。43,000盧布用於其建設和設備。該醫院成為方圓600公里範圍內唯一的醫院。

在 1935 年的航行期間,當北海航線的第一條直通運輸作業在蘇聯開始時,大約有 70 艘船隻訪問了迪克森港。從那一刻起,它成為最重要的節點。港口和定居點的建設一直持續到戰爭開始。

戰爭期間的狄克遜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在迪克森島部分,蘇聯北極西部地區的海軍作戰總部、一個極地航空基地和一個無線電氣象中心位於大陸 - 海港的第一個結構,一個煤炭基地在位於港口的科努斯小島上運營。敵對行動爆發後,GUSMP的所有部隊都轉入戒嚴狀態,在港口成立了一個40人的武裝彈幕分隊,所有人員,不分職位,都開始接受軍事訓練。

1942年8月,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發生了一場與德國掠奪者「謝爾海軍上將」的戰鬥。這是在西伯利亞(烏拉爾以外)與國防軍武裝部隊的唯一一場戰鬥。

1943 年,北方艦隊司令部在迪克森建立了卡拉海軍基地。在開發主要設施之前,基地的一個大型露營地位於流入 Mayachnaya 灣的 Severny 溪谷。

1942年8月27日與德國戰列艦的戰鬥

關於德國戰列艦出現在喀拉海迪克遜的可能性在 8 月 24 日被 NSRA Papanin的通知負責人 16 小時 55 分鐘得知,然而射線圖晚了,蘇聯最高司令部認為行動才剛剛開始當時的「謝爾海軍上將」於8月15日被英國情報部門遺失,當時他秘密離開了自己的基地——納爾維克港,直到最後一刻才被發現。這艘戰列艦於 8 月 18 日進入喀拉海,從 8 月 20 日起它已經離開泰米爾海岸,試圖尋找向東行駛的商隊之一。在對狄克遜的直接攻擊之前,突襲者與破冰船A. Sibiryakov之間發生了一場戰鬥」,這發生在 8 月 25 日在別盧哈島地區。輪船的無線電操作員設法報告了與一艘身份不明的軍艦的戰鬥開始,但在 13 點 49 分,連接中斷。一架偵察機從狄克遜派往戰區,但沒有發現任何蹤跡。村內加強防禦准備,組建反登陸小隊,準備銷毀和疏散秘密文件,8月26日上午,婦女兒童從蘭博洛娃河口開始疏散到基地。獵人索科洛夫。

防守被認為涵蓋了海上火砲接近港口和村莊的那一刻拆除重新部署到事實複雜Belushya孤拔區域的新地島,在那裡,前不久的是,德國潛艇被激活(的可能性對迪克森的襲擊,其港口總是有武裝船隻被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事件發生前不久,更名為SKR-19的破冰船「 Dezhnev 」帶著駁船來到港口,其上已經以拆卸的形式裝載了 130 毫米砲架。只有 N.M.Kornyakov 中尉的兩門 152 毫米炮,已經在泊位準備裝載,仍然處於戰斗狀態。這些火砲是野戰型的,可以從沒有裝備的位置開火,在一次會議上決定讓它們保持戰備狀態,直到最後一刻。 SKR-19 破冰輪上有四門 76 毫米反潛炮,革命號輪船上有 1 門砲,用一堆木材停泊在泊位。 「謝爾海軍上將」的火砲武器要強大得多,由6門283毫米主砲、8門150毫米主砲和各種口徑20至88毫米的高射砲系統組成。

8月27日凌晨1時25分,「謝爾海軍上將」號接近該島,被新迪克森號值班軍官發現,村內立即發出警報。當戰艦從西面和南面盤旋在島上時,一切都處於戒備狀態。德國戰列艦開始通過狄克遜島伯爾尼島之間的維加海峽進入外輪停泊處,意圖登陸部隊,就在此時,近距離與進入海灣的SKR-19相遇迪克森。在開始的大砲對決中,輪船的火砲無法對裝甲戰艦造成嚴重破壞,同時,SKR-19號上的編號被襲擊者誤認為是維爾基茨基號成員泰米爾輪船遠征隊立即告訴德國人,他們正在與一艘軍艦打交道,主要火力集中在它身上。在很短的時間內,SKR-19在水線區域的左舷受到了多次直接命中然而,SKR-19 S.A.的船長由於直接擊中駕駛室,「革命」號輪船也著火,戰艦船長誤將其視為油輪「瓦列裡·古比雪夫」。泊位對面有一艘載有250噸菊石的貨輪「卡拉」 ,它的船體幾乎完全隱藏在泊位後面,沒有人注意到。 「謝爾海軍上將」號的砲兵將火力轉移到科努斯島,那裡的煤炭加註基地的裝卸機械化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島上,當地一家發電廠的桶裝柴油起火,濃煙籠罩。然後開始對村莊進行砲擊。

謝爾海軍上將一進入她的視野,科爾尼亞科夫的砲台就從碼頭開火。第二次命中後,襲擊者架起了煙幕,出海了。據負責北海航線西段北極艦隊海上作戰的AI Mineev稱,對迪克森的砲擊持續了7分鐘,根據襲擊者指揮官的報告,戰鬥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從 4:00 到 5:00。

出海,「謝爾海軍上將」號開始彎腰。狄克遜反方向。炮火摧毀了熊島上 Glavsevmorput 海道測量局霧中站的建築物和機械裝置,然後新迪克森遭到砲擊,無線電中心的發射機與發電站天線場、電燈和倉庫都在那裡位於。與此同時,襲擊者通過迪克森島擊中了港口定居點,但砲彈落入了海灣水域。運輸帶有炸藥負載的「卡拉」號,此時,在「謝爾海軍上將」之後離開,設法前往葉尼塞灣。

繞過 Krechatnik 角東北部的島嶼,他們從戰艦上再次看到一個由兩層木屋組成的村莊並開始砲擊它,但與此同時,通過普列文海峽和科爾尼亞科夫大砲可以看到戰艦在港口工人的幫助下,被部署到北方並準備戰鬥,靠在一輛開往碼頭的拖拉機上。幾次射擊後,擔任砲手的科爾尼亞科夫中尉再次成功掩護目標,謝爾海軍上將設置煙幕,最終離開了迪克森。

島上有一座紀念那天死去的北海水手的紀念碑:

  • 工頭 1 st。P.P.烏里揚諾夫
  • 工頭 2 湯匙。V.I.達維多夫
  • 工頭 2 湯匙。A.卡拉瓦耶夫
  • 藝術。水手 G. Maisyuk
  • 水手 G. Khairulin
  • 紅海軍水手 A. Borisikhin
  • 紅海軍水手 V.I.Suslov

戰後發展

1943 年 1 月 26 日,在迪克森村開設了第一所也是當時最北端的學校。第一位老師是 E. M. Kantamirova。學校設在軍營式房屋內,共兩間房,7人就讀。1944年學校搬遷到另一棟樓,1948年建成了一座兩層樓的大型學校。那個時候,裡面已經有150人了,算是一般。1989 年,木結構學校被燒毀,1994 年新建了一所三層樓的學校。新大樓專為 504 人設計。截至2019年9月1日,在校就讀人數37人,培養學齡前兒童13人。

狄克遜的人口在 1980 年代達到頂峰(約 5000 人),進一步下降。

1957年4月26日至2007年1月1日為 泰米爾(多爾加諾-涅涅茨)自治區迪克森地區的行政中心。

2015年底,狄克遜被賦予了「軍事勇氣的解決」的特殊地位。

視頻

Как живут люди на севере России, посёлок Диксон. Суровая экспедиция в Арктику. Часть 10

參考文獻

  1. Диксон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