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是一個懦弱的世界(徐志摩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是徐志摩於1925年2月創作的一首否定和拒絕黑暗的現實世界、肯定和嚮往理想世界的詩歌作品。詩人有感於現實生活中戀愛不自由而寫下這首詩,《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也是頗具徐志摩藝術個性的詩篇,體現出徐志摩詩歌結構嚴謹整飭、形式靈活多變、鮮明的節奏感和旋律感以及情感想象的節制與簡潔等藝術特色。這首詩以一個浪漫主義者的激情,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決絕態度,對理想世界的美好嚮往與熱烈追求,體現了「五四」精神——要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強烈精神,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創作時間:1925年2月

作者:徐志摩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戀愛,容不得戀愛!

披散你的滿頭髮,

赤露你的一雙腳;

跟着我來,我的戀愛,

拋棄這個世界

殉我們的戀愛!

我拉着你的手,

愛,你跟着我走;

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刺透,

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

跟着我來,

我的戀愛!

人間已經掉落在我們的後背,

——看呀,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無邊的自由,我與你與戀愛!

順著我的指頭看,

那天邊一小星的藍——

那是一座島,島上有青草,

鮮花,美麗的走獸與飛鳥;

快上這輕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戀愛,歡欣,自由——

辭別了人間,永遠!

作品賞析

徐志摩雖然生命短暫,他的一生卻曾執拗痴迷地追求「愛、自由、美」——現實中的和夢幻里的。徐志摩出身於一個封建、買辦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為一名反封建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追求一種「愛、自由、美」的理想。他的這種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社會裡不僅不易開花結果,還常常遭到扼制與摧殘。「理想主義」的碰壁,使徐志摩對黑暗的現實環境產生不滿與反抗,同時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裡。他曾在《自剖》一文中寫道:「個人最大的悲劇是設想一個虛無的境界來謬騙自己:騙不到底的時候,你就得忍受『幻滅』的莫大痛苦。」雖然也常感幻滅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裡,詩人可以找到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對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受損的靈魂得到撫慰和憩息,再者,對於一個富有浪漫主義氣質和激情的詩人來說,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裡找到靈感的泉源,使心靈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正是詩人否定和拒絕黑暗的現實世界、肯定和嚮往理想世界的作品。這首詩寫於1925年,時值徐志摩與有夫之婦的陸小曼相愛,他們戀愛遭到許多人反對,徐志摩痛感傳統的道德觀念對人的束縛,深深感受到重荷壓制下的精神痛苦,他寫作這首詩與當時的處境和心境有關。他詛咒「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戀愛」,決心「逃出牢籠」,「恢復我們的自由」。讀者理解這首詩時,不必拘囿於詩人的戀愛生活,一首詩一旦完成,就形成了作者自己獨立的品格和價值。與其說《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是反映現實黑暗的作品,不如說這是詩人性靈和浪漫激情的抒發。詩人有感於現實生活中戀愛不自由而寫下這首詩,他在詩的開頭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個世界是「懦怯」的,是「容不得戀愛」的,但詩人接下去並未對現實世界作任何客觀的描繪,實際上,現實只是觸動他性靈和浪漫激情的「元素」,他想表現的不是現實世界如何「懦怯」、如何黑暗,而是要抒發自己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與憤懣之情,表達自己同黑暗現實誓不兩立的決絕態度與抗爭精神,以及對理想世界的美好嚮往和熱烈追求。詩人的浪漫主義使他在否定一個舊世界的同時,以更大的熱情去肯定一個理想中的世界。詩人描繪了這樣一幅非常美麗的幻境:有象徵無邊自由的「白茫茫的大海」,大海上有座美麗的島嶼,島上有青草,有鮮花,有美麗的走獸與飛鳥,更令人嚮往的是,這是一個「戀愛、歡欣、自由」的「理想的天庭」。為尋求這一理想世界,詩人曾抱着義無反顧的堅定決心:「拋棄這個世界,殉我們的戀愛」、「聽憑荊棘把我們的腳心刺透,聽憑冰雹劈破我們的頭」。這首詩以一個浪漫主義者的激情,表達了對封建禮教的決絕態度,對理想世界的美好嚮往與熱烈追求,體現了「五四」精神——要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強烈精神,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偶然》、《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等一類詩作,婉轉柔靡、情致曲折;《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則格調明朗激越,詩的前二節表現詩人逃出現實牢籠的堅定決心,後兩節則描繪一種理想的幻景,全詩從「跟着我來,我的戀愛」直至看到「理想的天庭」,一氣呵成,抒發出詩人溢滿胸腔的浪漫激情。詩的最後一段,像一幅美麗的畫,如一首歡快的歌,流溢其中的是詩人掩飾不住的喜悅與激動,最後一句「辭別了人間,永遠!」,宛如一曲輕盈歡快的調子嘎然而止,又像是「逃出牢籠」、看到「理想天庭」的詩人發自內心的舒坦的舒氣。欣賞《再別康橋》這類詩作,可以從其低徊曲折、一詠三嘆中細細地品出詩獨特的韻味,而這首詩,更多的是表現詩人美好的理想、澎湃的激情以及敢於否定黑暗現實的精神。《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也是頗具徐志摩藝術個性的詩篇,體現出徐志摩詩歌結構嚴謹整飭、形式靈活多變、鮮明的節奏感和旋律感以及情感想象的節制與簡潔等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1]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作呈現的面貌,發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他的創作前後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聯着的。[2]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3]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着密切的關係,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着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從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動(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活動),他確實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他們過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後期思想和創作都發生危機。[4]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卻又坎坷多舛(新華網評)。[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