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近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近園又名靜園、惲家花園,是一座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長生巷(今常州賓館院內東側)的一座私家園林,建於清康熙七年至十一年(1668-1672),在布局、疊山和建築方面繼承了部分明代園林的特點,與未園、約園、意園並列為常州四大園林。

該園由順治時進士、官至福建延平道按察司副使的楊青岩所建,並由畫家王翬參與設計,部分利用了明代惲厥初東園故址,採用西宅東園的布局,園成後取「近乎似園」之意而命名為近園。同治時歸劉翊宸,光緒時又歸惲彥琦,惲氏在延續原有布局的基礎上對建築略作改觀,並相繼改稱「復園」(取「失而復歸」之意)、「靜園」,俗稱「惲家花園」。

現狀園林部分保存較完整,住宅部分原有東西中三路共二十三進,今僅存東路的最後一進。園南北長80米,東西寬64米,以北部的西野草堂為主要廳堂,廳前鑿池疊山,四周環以亭榭、書齋、軒館和迴廊,其中東西兩側以秋水亭和虛舟互為映襯的格局具有明朝晚期江南園林的典型特徵[1]

歷史沿革

清康熙六年(1667年),楊青岩因病還鄉,在龍城書院注經堂的後側購買了0.43公頃的廢地並開始建造園林,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完工,共歷時五年。由於楊青岩認為此園「近乎園」,故名近園。楊青岩曾經邀請許多著名畫家聚集在此。其中,惲南田書石、王石谷作《近園圖》、笪重光為之題跋,他本人則寫下了《近園記》。載有相關內容的殘碑現在依舊在園中保存。楊青岩死後,近園屢次易主。同治年間,福建按察使劉翊宸得到此園並進行了整修工作。光緒十一年(1885年),惲南田的後代惲彥琦,他對園林加以修聳並將它改名為「靜園」,當時的人還將它稱為「惲家花園」。

20世紀50年代,此園曾先後被常州市政府和常州市總工會辦公用。1964年,長生巷招待所(1981年起更名為常州賓館)搬入了近園。80年代初,常州市政府撥款修復了西野草堂等一大批園內建築。由於被常州賓館長期占用,近園的破壞嚴重,23個院落宅第只剩下十子街17、19號院兩處。1993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後,兩個院落被划進了近園的建控地帶。1997年,市文管辦、規劃局和規劃設計院將其劃入保護範圍內。1982年3月,近園被江蘇省政府列為第三批江蘇省省級文保單位。2001年,三個單位一起完成了《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修訂,該文件正式確認兩院屬於江蘇省省保單位近園的一部分。

然而,2001年年底,市文管辦和市規劃局的部分人士越級同意了常州賓館改建、擴建工程的修建規劃,計劃將兩院、文保單位近園和周邊建控地帶全部劃給常州賓館用於新建各類娛樂建築並為其頒發了《建設用地許可證》,涉事面積多達26100平方米。2002年12月10日,十子街19號院被拆毀。為了保護文物,17號院的住戶出面阻擋拆遷行為。同年年底,謝民在人民政協報發表了《常州近園遺址不能再拆了》一文。2004年,文管辦個別人員篡改了《常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將近園抹去並改為商業建築用地。

2013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核定後,近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視頻

近園 相關視頻

近園 風景
一身之外,山水之中——常州近園實測記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