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運動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運動系統關節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骨以不同形式連結在一起,構成骨骼。形成了人體的基本形態,並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動的骨連結為樞紐,產生槓桿運動。

運動系統主要的功能是運動。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實現的。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構成人體基本形態,頭、頸、胸、腹、四肢,維持體姿。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形成了多個體腔顱腔胸腔腹腔盆腔,保護臟器。

從運動角度看,骨是被動部分,骨骼肌是動力部分,關節是運動的樞紐。能在體表看到或摸到的一些骨的突起或肌的隆起,稱為體表標誌。它們對於定位體內的器官、結構等具有標誌性意義。

簡介

廣義的運動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和神經-肌接頭部分;骨骼肌肉;心肺和代謝支持系統組成。

狹義的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骨與不同形式(不活動、半活動或活動)的骨連接聯結在一起,構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體體形的基礎,並為肌肉提供了廣闊的附着點。肌肉是運動系統的主動動力裝置,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動的骨連接為樞紐,產生槓桿運動。[1]

分類

運動系統系由大腦皮質基底節小腦三部分神經結構的調控所完成。大腦皮質通過皮質脊髓束皮質延髓束及相應的下運動神經元完成隨意運動;基底節通過皮質一基底節一皮質環路調控;d,IJ商通過大腦皮質一小腦一紋狀體、小腦皮質一腦橋通路協調運動。因此運動可分為:①錐體系統;②錐體外系統;③小腦系統。有人亦將小腦系統歸入錐體外系統。

主要功能

運動

通過全身各骨與骨連結構成骨骼。附於骨骼上的骨骼肌,收縮時,牽引骨移動位置,產生運動。

運動系統顧名思義其首要的功能是運動。人的運動是很複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塊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同配合,甚或有些處於拮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鬆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準確,起着相輔相成的作用。

支持

骨骼還是人體的支架,它與肌共同賦予人體以基本外形並可支持人體的重量。

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包括構成人體體形、支撐體重和內部器官以及維持體姿。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骨骼肌經常處於不隨意的緊張狀態中,即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在靜止姿態,需要互相對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所取得的動態平衡。

保護

骨骼和肌肉構成體腔的壁(如顱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護內臟。[2]

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眾所周知,人的軀幹形成了幾個體腔,顱腔保護和支持着腦髓和感覺器官;胸腔保護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臟器;腹腔和盆腔保護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的眾多臟器。這些體腔由骨和骨連接構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構成某些體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側壁,胸廓的肋間隙等,或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衝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着緩衝打擊和震盪的重要作用。

代謝

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係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造血

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3]

骨組成部分

骨bone是以骨組織為主體構成的器官,是在結締組織或軟骨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發育過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6塊,依其存在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幹骨四肢骨。 骨的形狀,人體的骨由於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態也各異。按其形態特點可概括為下列四種:

長骨

long bone。主要存在於四肢,呈長管狀。可分為一體兩端。體又叫骨幹,其外周部骨質緻密,中央為容納骨髓的骨髓腔。兩端較膨大,稱為骺。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着,形成關節面,與相鄰骨的關節面構成運動靈活的關節,以完成較大範圍的運動。

短骨

short bone 。為形狀各異的短柱狀或立方形骨塊,多成群分布於手腕、足的後半部和脊柱等處。短骨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面與相鄰的骨形成微動關節,並常輔以堅韌的韌帶,構成適於支撐的彈性結構。

扁骨

flat bone。呈板狀,主要構成顱腔和胸腔的壁,以保護內部的臟器,扁骨還為肌肉附着提供寬闊的骨面,如肩胛骨髖骨

不規則骨

irregular bone 。形狀不規則且功能多樣,有些骨內還生有含氣的腔洞,叫做含氣骨,如構成鼻旁竇的上頜骨蝶骨等。

骨的表面標誌

骨的表面由於肌腱、肌肉、韌帶的附着和牽拉,血管、神經通過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種形態的標誌,有些標誌可以從體表清楚的看到或摸到,成為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判斷人體結構位置的重要根據。

  1. 骨面的突起:由於肌腱韌帶的牽拉,骨的表面生有程度不同的隆起,其中明顯突出於骨面的叫突;末端尖的叫棘;基底部較廣逐漸凸隆的叫隆起,其表面粗糙不平的叫粗隆或結節,有方向扭轉的粗隆叫轉子;長線形的高隆起叫嵴;低而粗澀的叫線。
  2. 骨面的凹陷:由於與鄰位器官、結構相接觸或肌肉附着的影響而形成。大而淺的光滑凹面叫窩,略小的凹叫小窩或小凹;長的叫溝;淺的如手指的壓痕叫壓跡。
  3. 骨的腔洞:由於容納某些結構或空氣,或由於某些結構穿行所形成。一般將較大的空間稱為腔、竇、房,小者叫小房;長的骨性通道叫管;腔或管的開口叫口或孔,邊緣不完整的孔叫裂孔。
  4. 骨端的標誌:骨端圓形的膨大叫頭或小頭,多為被覆着軟骨的關節面,頭下方較狹細處叫頸;橢圓形的膨大叫;髁的最突出部分叫上髁

此外,較平滑的骨面叫面,是肌肉的附着處;骨的邊緣稱緣,緣的缺口或凹入都叫切跡,是血管、神經或肌腱的通過處。[4]

視頻

微視頻——《運動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