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紅杜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迎紅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杜鵑屬,是一種落葉灌木,高1-2米,分枝多,生于山地灌從;花期4-6月,果期5-7月。產中國內蒙古(北達滿洲里)、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北部。生于山地灌叢。蒙古、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阿穆爾)有分布。因其花長的美麗,具有栽培和園藝價值[1]。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米,分枝多。幼枝細長,疏生鱗片。
葉片質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3.5厘米,頂端銳尖、漸尖或鈍,邊緣全緣或有細圓齒,基部楔形或鈍,上面疏生鱗片,卞面鱗片大小不等,褐色,相距為其直徑的2-4倍;葉柄長3-5毫米。
花序腋生枝頂或假頂生,1-3花,先葉開放,傘形着生;花芽鱗宿存;花梗長5-10毫米,疏生鱗片;花萼長0.5-1毫米,5裂,被鱗片,無毛或疏生剛毛;花冠寬漏斗狀,長2.3-2.8厘米,徑3-4厘米,淡紅紫色,外面被短柔毛,無鱗片;雄蕊10,不等長,稍短於花冠,花絲下部被短柔毛;子房5室,密被鱗片,花柱光滑,長於花冠。
蒴果長圓形,長1-1.5厘米,徑4-5毫米,先端5瓣開裂。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產地分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北達滿洲里)、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北部。蒙古、 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阿穆爾)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用種子繁殖,秋季採收果實,放室內晾曬,俟果實裂開,收集細小種子,貯藏於室內乾燥處,翌年春季播種,盆土用高溫消毒的腐殖質土,上鋪一薄層切碎的苔蘚,種子播於苔蘚上面,將盆置陰濕處,20-30天左右即可發芽,幼苗纖弱,要精細管理,才能得到健壯的苗禾。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杜鵑花栽培中應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長約5-8厘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然後扦插在疏鬆透氣、富含腐植質的酸性土壤中,溫度保持在20-25℃,遮陰並經常噴霧保濕,以促進萌發新根;嫩枝劈接對於難以成活的名貴品種如西鵑等,先剪去嫩枝約3-4厘米作接穗,將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然後置陰棚下用塑料薄膜綁紮,並用塑料袋將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濕。
視頻
迎紅杜鵑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迎紅杜鵑的藥用價值:詳解迎紅杜鵑的功效與作用,花語谷網,2016-03-29
- ↑ 迎紅杜鵑怎麼養,植物之家,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