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迎恩橋位於紹興市區西郭運河進城口子處,它是古代紹興水路進城的西門戶。古代皇帝駕臨紹興,百官迎候在此,故取名迎恩橋。孫中山來紹興時,紹興各界也在此歡迎。

目錄

簡介

迎恩橋位於紹興市區西郭運河進城口子處,它是古代紹興水路進城的西門戶。古代皇帝駕臨紹興,百官迎候在此,故取名迎恩橋。孫中山來紹興時[1],紹興各界也在此歡迎。此處是一重要船埠和市場,此橋也稱菜市橋。該橋為七折邊石拱橋,石級橋面,兩邊石級分別為13與14級。橋跨徑近10米,是紹興市跨度最大的七折邊石拱橋。現橋為明天啟六年(1626)重修,始建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橋長19米,橋面寬2.7米,橋拱高3.77米,橋南石階11級,橋北石階18級。雍正十一年(1734)的橋碑記上刻有「見龍在恩」四字,碑已不存。此橋為市文物保護點。此橋收錄於《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樑卷)。

相關

歷史上,紹興府管轄範圍非常廣,東至寧波府慈谿縣界、台州府天台縣界,南至金華府義務縣界,西至杭州府富陽縣、錢塘縣界,北至大海。紹興府所在地——山陰會稽城,共建有九座城門,如:都泗門、南門、偏門、迎恩門等等,現在能保存下來的只有都泗門與迎恩門了[2],雖然都是從遺址上重新修建。

迎恩門,又名西郭門,是根據隋朝越國公楊素設計的城門重建,分為水門與旱門兩部分,是歷史上紹興府通往外埠的重要路徑。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報吳王夫差的一箭之仇,在西郭門附近建箭樓,臥薪嘗膽。迎恩門前有一座著名的古橋——迎恩橋,南北向跨越古運河,是紹興跨度最大的七折邊石拱橋,重修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古代皇帝駕臨紹興府,百官需在此迎候,故迎恩門(橋)由此得名。

視頻

迎恩橋 相關視頻

紹興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 孫中山與紹興的情緣,紹興日報數字報,2016-11-16
  2. 紹興九座城門,為什麼現在只剩兩座?,網易號,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