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過秋的日子(尹燕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過秋的日子》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過秋的日子

秋天送來清涼,送來了金黃,山谷峰巔燃起了火紅,是楓林呈現的火熱激情。過秋了,過秋又叫秋收,還叫「收割莊稼」了,這是鄉村莊戶人的叫法,是鄉村大節日,各級要開三秋動員會哩。

秋天來到了,魯西南三里灣一窪好莊稼,一片蔥綠變臉成了金黃色,大豆搖鈴,黃葉落盡綻豆莢,一串一串的,綠豆露出了黑黑的細長臉,趕快收割,要不熟透了就好「炸」了豆角,把粒給瞎潑了,好痛人哩,雨一連陰就出了豆芽兒,揀也揀不迭當的,快動手,豆棵子矮,須得壯勞力大蝦腰去割豆棵子,放成一鋪一撲的。爭秋奪麥是實話,儘管是麥熟一晌,秋是長尾巴橛子的,但是把糧食粒子收家去入了囤才放了心哩。籠蓋四野的大田野里有濃煙燃起,火旺了,變成了輕煙薄霧紗兒,一群娃娃在半大小伙子的慫恿下在「燎」黃豆吃,個個成了「包公臉兒」,隊長叱咤幾嗓子也是虛張嚇唬一下罷了。穀子熟了,谷穗低下了頭,收割時要攥成把子,穗頭子太沉便把手脖子墜一邊去,那就攥小把呀,勤放勤拿,累死不乏。

高梁紅了,用小钁子砍下,把高梁穗子用鐮刀扦下來,鐮刀頭沒把最好也沒鼻的才好吶,刀背嵌進二十公分的秫稭棒里去,用右手握緊,刀刃半握拳外,左手扳起高梁穗子一頭,右手刀刃向高梁頭杆子戳去,輕輕輕的,用手一握,梃杆子就斷了。這些豆類、谷孑、高粱有的弄到場間爆曬乾以後,就套上性畜用石磙子去軋,有的攤在村內路上惜來往車輛去軋,軋好了堆起,借早晨什麼風頭用木杴揚淨裝上布袋運回家去。莊稼日子盤算着過,收完了五穀雜糧再扛上大鐵钁頭刨花生去,俺這裡有叫刨長果的,原來黃河灘沙地里能種,這當下人能了,黃土粘地里也能種了,而且能大豐收了。刨花生不用割秧子,在花生棵左外刨上三下,用右手一提摟,花生下來了,放上幾大溜,天晌了,夕陽西下,歇工了,把花生打捆裝上地排子車,用大麻繩從後甩上前車把,拉緊拴結實,拉家去放當院裡、大門外,全家人就摘長果了,嘴裡也不閒着,過個秋把人給吃胖了,白紅的滋潤。也有人把花生弄上了屋頂等曬乾了,再放塊平板石拿花生棵子往上摔,長果就「嘩嘩啦啦」掉下來了。

過秋時間漫長,人緊張也有舒緩。可是人也很是「只爭朝夕」。收完莊稼騰茬子耕地,好種麥子呀。大量的還是收玉米,這裡就叫苞米棒子,玉米葉子幹了,風吹嘩嘩響,玉米萼子尖頭露出了黃粒子,玉米熟了,先進去人掰棒子,拽成堆,鑽進壠里裝進袋子裡背出來,或者砍倒玉米棵子再裝車也行。集體勞作時,我砍棒子稭最快,右手掄動小钁子,左臂攬上玉米稭,「咔嚓咔嚓」砍下根來疾速橫放壠中,接着砍下去,玉米棒子拉家去,拔到平屋頂上,得空剝去玉米皮,閃出金色的玉米粒子,曬乾了便用棍子砸粒子,後來用脫粒機去粒子。也有不脫粒者,專門把玉米槌放進秫稭苫子裡去。地里玉米稭幹了,便用玉米稭捆起來,用車拉家去豎在牆根上,冬天當燒柴,也可以鍘碎了當牛馬驢騾的飼料。

過完秋,忙完秋了,人瘦了也黑了,身上脫了一層皮,可是喲,莊戶人喝着香甜的玉米粥,到麥田裡抽上一袋老早煙,品咂那很嗆而又極苦的滄桑味道,也笑了。

2020、9、9日下午[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