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烏里耳葉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達烏里耳葉苔 |
中文學名:達烏里耳葉苔 二名法:Frullania davurica Hampe 界:植物界 門:苔蘚植物門 Bryophyta 綱:苔綱 Hepaticae 目:葉苔目 Jungermanniales 科:耳葉苔科 Frullaniaceae 種:達烏里耳葉苔 |
達烏里耳葉苔(dá wū lǐ ěr yè tái),拉丁名為Frullania davurica Hampe,是苔蘚植物門苔綱的一種植物。它的植物體大,密集平鋪墊狀生長,棕黃色、深棕色或紅棕色。側葉緊密覆瓦狀排列;背瓣闊卵形,腹瓣緊貼莖着生,常被腹葉全部覆蓋或3/4被覆蓋,不對稱兜形,腹葉緊靠或稀疏覆瓦狀排列,圓腎形,葉細胞卵形或長卵形,雌雄異株。雌苞生於側短枝上;孢子球形,分布於吉林、內蒙古、河南、陝西、四川、安徽、貴州、江西、湖南、台灣等省區。 [1]
達烏里耳葉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大,密集平鋪墊狀生長,棕黃色、深棕色或紅棕色。莖匍匐,不規則或規則羽狀分枝,長3—6厘米,直徑0.16—0.19毫米,連葉寬1.8—2.1毫米。
側葉緊密覆瓦狀排列;背瓣闊卵形,內凹,長1.3—1.4毫米,寬0.9—1.1毫米,頂端圓形,常內卷,全緣,基部兩側稍不對稱,背側下延裂片較大,腹側下延較小;
腹瓣緊貼莖着生,常被腹葉全部覆蓋或3/4被覆蓋,不對稱兜形,長0.3—0.4毫米,寬0.2—0.3毫米,口部向下斜傾,具短鈍喙。
腹葉緊靠或稀疏覆瓦狀排列,圓腎形,長0.7—1.0毫米,寬0.8—1.4毫米,全緣,平展,基部近橫生或稍呈波狀。
葉細胞卵形或長卵形,壁薄,漸向基部節狀加厚明顯,三角體變大,邊緣細胞15—21×13—15微米,基部細胞31—44×31—36微米。雌雄異株。雌苞生於側短枝上;
最內層雌苞葉背瓣長圓舌形,頂端急尖或鈍,全緣或僅上部具細齒,腹瓣披針形,兩側邊緣具齒,背卷,頂端漸尖,雌苞腹葉2裂達1/2—2/3,邊緣背卷,每側具2—5個粗銳齒。
蒴萼1/3陷生於苞葉中,長倒梨形,長2.3—2.5毫米,寬1.3—1.5毫米,表面密被瘤,具3個脊,腹脊較粗大。孢子球形,表面具顆粒狀低瘤,直徑58—65微米。彈絲1條螺紋,直徑18—21微米。[2]
達烏里耳葉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550—3000米林下岩面、樹皮、樹枝上。[3]
達烏里耳葉苔分布範圍
產於永善、彝良、尋甸、德欽、貢山、麗江、碧江、維西、中甸、大理、昆明、騰衝、瑞麗、潞西。[4]
分布於吉林、內蒙古、河南、陝西、四川、安徽、貴州、江西、湖南、台灣等省區。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也有。
參考來源
- ↑ 達烏里耳葉苔, 植物智, 2020-01-18
- ↑ 達烏里耳葉苔 Frullania davurica 達烏里耳葉苔芽胞變型 Frullania davurica f. dorsoblastos 達烏里耳葉苔小葉變型 Frullania davurica f. microphylla 達烏里耳葉苔原亞種 Frullania davurica subsp...
- ↑ davurica Hampe subsp. davurica 達烏里耳葉苔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07-23
- ↑ 耳葉苔科 FRULLANIACEAE_圖文 - 百度文庫 2016年1月4日 5. 達烏里耳葉苔 F. davurica 2. 腹葉上部2裂。 7. 側葉濕潤時背仰 ... 6. 皺葉耳葉苔 F. ericoides 7. 側葉濕潤時向腹面捲曲或平展。 8. 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