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紅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紅霞英語:Typhoon Noul,國際編號:15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6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Dodong)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風暴[1]。「紅霞」(韓語:노을)一名是由北朝鮮所提供,是指日落時紅色天空

根據數字颱風網資料顯示,紅霞於5月4日被給予國際編號與命名,是史上第二早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的第6號熱帶氣旋,僅次於1971年熱帶風暴貝貝的5月3日升格紀錄。而紅霞在5月9日傍晚被香港天文台升格為該部門之超強颱風,連同2月的颱風海高斯和3月至4月的颱風美莎克,這意味着2015年風季是2009年香港天文台採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新增「強颱風」及「超強颱風」以來,首個於5月或之前出現3個超強颱風的風季;紅霞亦是年內第2個達到日本氣象廳之「猛烈的」評級,和第3個達到「超級颱風」分級的熱帶氣旋。紅霞的路徑符合「轉向型」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沿亞熱帶高壓脊西行逼近菲律賓呂宋[2],之後繞過該高壓脊西側和改向東北直衝,掠過琉球群島及日本;但紅霞在轉向後的移速飆升至每小時90公里,是其西行速度的大約5倍,只消30小時便由台灣東南面海域直達日本本州,速度之快在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非常罕有。

發展過程

緩步發展及西移

2015年西北太平洋風季較早開始,首4個月均有熱帶氣旋形成,當中有2個發展為成熟颱風,而4月末至5月初出現的「西風爆發」亦令熱帶氣旋活動頻密和強度偏高的情況延續,紅霞和隨後的颱風白海豚也源於這次「西風爆發」。在東北信風與「西風爆發」匯聚下,一個低壓區於4月30日在楚克附近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2W。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當晚10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級為「低」,但該低壓區初期發展較遲緩,該中心直至5月2日凌晨3時才把上述評級提升為「中」,到當日下午4時半再上調為「高」,並對其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日本氣象廳則在同日下午2時把該低壓區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在當晚8時對其發出烈風警報,表示該系統在隨後一日有機會加強為熱帶風暴;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壓。該系統穩定地向西偏北移動,時速約12至14公里。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5月3日早上8時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編號06W;而日本氣象廳則在翌日(4日)凌晨3時正式把該熱帶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紅霞」,給予國際編號1506。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亦把紅霞升格為熱帶風暴,台灣中央氣象局則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紅霞陷入亞熱帶高壓脊的弱點位置,移動變得緩慢。由於垂直風切變略為增強,不利紅霞的發展,因此其組織仍然鬆散,低層環流中心局部外露,同時該系統的極地方向流出亦稍微減弱;不過西北太平洋海面水溫仍維持在攝氏28至29度,溫暖海面使得紅霞的強度得以維持。紅霞在當日下午4時進入香港天文台的責任範圍,香港天文台把紅霞評級為熱帶風暴。

視頻

超強颱風紅霞 相關視頻

颱風紅霞在呂宋島登陸
超強颱風過境,鏡頭記錄風暴威力有強,隔着屏幕一身冷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