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強颱風海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超強颱風海棠(英語:Typhoon Haitang,國際編號:05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Feria)為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五個被命名的風暴[1]。「海棠」一名由中國提供,指的就是「海棠」這種植物。

海棠也是2005年太平洋颱風季首個登陸台灣中國大陸的颱風;其與同年稍後的颱風泰利、颱風龍王2個強烈颱風(台灣中央氣象局分級)接連吹襲並登陸台灣,使2005年繼1994年後,台灣第一次於同年對2個以上的強烈颱風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這也是繼1965年後,第一次有3個強烈颱風於同年登陸台灣

簡介

在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颱風,多會受到亞熱帶高壓脊所影響。自2005年7月初開始,日本南方持續有高氣壓滯留,是導引超強颱風海棠向西行進的主要原因之一。

7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追風計劃執行單位,研究人員搭乘飛機於超強颱風海棠周圍台灣東方1,000公里高空,投出14個衛星定位的投落送(大氣偵測探空儀),以利全球氣象單位分析颱風結構與行進方向。

7月17日下午,首先進入暴風圈的陸地是日本石垣島,台灣全島於17日晚間陸續進入暴風圈的範圍。

海棠7月18日上午移動到台灣花蓮東方約60公里的位置,其氣流使於位背風面的台東地區出現了溫度高而濕度低的焚風效應,清晨溫度達37.4℃,位於台東的成功氣象站於台灣6點30分,測得的溫度為38.1℃,濕度只有約40%。

根據資料顯示,海棠在花蓮縣沿海逆時針打轉一圈後,於18日14時50分自宜蘭縣蘇澳鎮東澳溪附近登陸[2],22時左右自苗栗縣後龍鎮出海。19日17時10分,海棠在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登陸,暴風圈逐漸縮小。海棠於7月20日早上在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禮門鄉境內減弱為熱帶風暴。

由於珠江三角洲處於超強颱風海棠外圍,因此受到下沉氣流的影響,加劇了廣東與香港的酷熱天氣。在香港,7月18日及7月19日都測得34℃-37℃的氣溫,其中香港天文台在7月19日測得35.4℃,是1990年8月18日香港測得歷史高溫36.1℃以來的最高氣溫。而澳門在7月19日更測得39.0℃的氣溫,是澳門氣象局自1901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度。在7月17日、7月20日及7月21日,因熱成雨影響,珠三角多次受局部地區性雷暴影響,下起大驟雨和雷暴,引致7月20日香港部分地區出現停電,九廣西鐵出現信號系統故障。7月20日及21日香港均有冰雹報告。

視頻

超強颱風海棠 相關視頻

颱風「海棠」登陸台灣 南方4省有大暴雨
雙颱風來襲 「納沙」剛離台 「海棠」接力登陸屏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