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匠復仇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趙石匠復仇記》,編劇:白雲峰。
劇目介紹
評劇《趙石匠復仇記》劇情介紹:
惡霸鎮長沈建威,假夫人信佛為名,修建大悲庵,並與大尼姑園空、二尼姑園明、三尼姑園淨嵬混。
時值黃巢起義,沈又拉夫築防。農民李勇聞知抓丁,破窗逃走,李母被踢死,李妹鳳被騙去大悲庵當尼姑抵債。一日,沈去庵中見鳳貌美欲調戲,鳳不從被大尼毒打,小尼明、慧求情亦被毒打。沈轎夫榮發深為同情,遂約明、慧逃上牛頭山。二尼出逃被發現,趕至獨木橋時,明過橋逃走,慧落水身死。
鳳每天上山砍柴,得趙石匠相助,二人約定結婚。事被大尼得知,逼鳳上吊,小尼將鳳放走。鳳逃上山,趙卻被沈抓走入獄。鳳生一子,也被抓回,正當要處斬趙、鳳之際,牛頭山人馬趕到,劫了法場,抓住沈與惡尼,救岀趙、鳳,終使二人成婚。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趙石匠復仇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