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贈採訪使合門穆舍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贈採訪使合門穆舍人》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1]、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2]30卷、《五代史闕文》。

贈採訪使合門穆舍人

政治主張

王禹偁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秉性剛直,遇事直言敢諫,不畏權勢,以直躬行道為己任。一生中三次受到貶官的打擊,乃作《三黜賦》[3],申明"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吾當守正直兮佩仁義,期終身以行之",表現了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張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許多建議,在《端拱箴》《三諫書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揚州時作的《應詔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農耕、節財用、任賢能、抑豪強、謹邊防、減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主張,雖大多數未被太宗、真宗採納,卻為宋仁宗范仲淹等人的"慶曆變法"[4]開了先聲。

王禹偁在政治上這種進取精神和積極態度,正是他在文學上所以能堅持優良傳統的重要原因。他詩法白居易,後來更有意發揚了杜甫白居易現實主義傳統。"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代表了他對杜、白的尊崇。因此,我們可以說,他不僅是一位卓有實績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5]的前驅者,而且還是體察民情、關心人民疾苦,胸懷報國大志的封建文人。

視頻

贈採訪使合門穆舍人 相關視頻

《清明》宋代:王禹偁——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7419清明 宋 王禹偁s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