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資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資源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是廣西的北大門,屬桂林市管轄。境內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

資源縣東西橫距65.5公里,南北縱距63.4公里,總面積1961.14平方公里,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均氣溫16.7℃[1]

歷史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轄地;秦時為零陵縣地;後漢置始安侯國,為零陵郡始安侯國轄地;

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南部置始安郡,為始安郡始安縣地;

晉、宋、齊、梁、陳、隋循其舊。唐武德四年(621年),屬桂州臨源縣地。

大曆三年(768年),臨源縣改名全義縣,屬全義縣地。

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全義縣升溥州,並改縣名為德昌,即屬德昌縣轄地。

宋乾德元年(963年),廢溥州,仍為全義縣,屬之,為桂州所轄。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改名興安縣,屬桂州。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屬之。元屬靜江路。

明屬桂林府,設六峒巡檢司轄之。

清仍屬桂林府興安縣,乾隆六年(1741年),六峒巡檢司移社水,改為社水巡檢司,轄之。清末預備立憲,興安縣劃其地為第六區。(1933年),改第六區為越城區。

1935年,以其地處資江之源而定名為資源縣。

地理位置

資源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越城嶺山脈腹地,是廣西的北大門,屬桂林市管轄,距桂林市區98公里,界於東經110°13′~110°54′、北緯25°48′~26°16′之間。東面、南面、西南面分別與全州縣興安縣龍勝縣毗鄰,西面、北面分別與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新寧縣交界。境內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2]

氣候特徵

資源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全縣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年均氣溫16.7℃,極端最高溫度38.8℃,極端最低溫度~8.4℃;年均降雨量1736毫米;光熱適宜,年均日照時數為1275小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霜、雪、冰期最早、最長的縣份之一。

自然資源

全縣土地面積196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543.52公頃,園地面積2260.8公頃,林地面積166262.7公頃,草地面積7636.9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473.88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061.55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2219.44公頃,其他土地面積5730.86公頃。

全縣水資源主要集中於資江五排河,其支流共有59條,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較大支流有14條,其中資江9條,五排河5條。水能可開發量為8.17萬千瓦。

資江

境內流長83.1公里,流域面積131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5.6立方米每秒(縣城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522平方公里,可灌溉面積約8.25萬畝,自然落差1423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88530千瓦,可開發利用42290千瓦,至1990年已開發6544.6千瓦。

五排河

境內長51.03公里,流域面積54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0.4立方米每秒(貝子河口),可灌溉面積約2.5萬畝。自然落差131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70090千瓦,可開發利用39410千瓦,至1990年,已開發利用1180千瓦[3]

礦產資源

資源縣礦藏豐富,已發現有50種礦產,其中金屬礦有:鐵、錳、鈦、釩、鎢、錫、鉬、鉍、鈷、鉛、鋅、銅、金、銀、鉑、鈀、汞、鈾、釷、鈮、鉭、鈹、稀土、銣、鋯、銫、鉿等;非金屬礦有:瑩石、長石、石英、雲母、高嶺土、沸石、石煤、石墨、石棉、滑石、磷、硫鐵、毒砂、重晶石、石灰石、白雲石、鐵紅、花崗岩、石榴子石、水晶、黃玉、天然油石、礦泉水等。其中鈾、鎢、鉭、鈹、瑩石、長石等六種礦,經地質詳查或勘探提交儲量,形成了具有中型以上規模的工業礦床。

動物資源

本縣在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因大部分地區人煙稀少,植被保持良好加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源豐富,故是野生動物棲息和繁衍的天然樂園。境內的動物以獸類、山禽、魚類、爬蟲、昆蟲等種類居多。曾有虎、豹、熊、豺、野豬、狐狸及猛禽、毒蛇等經常傷害人畜和毀壞莊稼。至50年代末「大躍進」時期,大辦鋼鐵、大放木材衛星,大面積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相繼大修公路、機耕路,大搞水利電力建設,開田造地,人聲鼎沸、炮聲隆隆,震撼山嶽,危及野生動物生存,因而遷徙。加之大量捕獵,各種動物逐漸稀少,許多珍禽異獸已瀕於滅絕。

植物資源

境內地勢較高,地形複雜,處中亞熱帶氣候,屬山地氣候類型區。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植物資源豐富。據1961年中央、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縣四級對本縣進行的植物資源調查(載1983年歸納整理的《資源植物名錄》中):原生植物種類共163科,1122種。其中蕨類植物門14科,23種;裸子植物門8科,21種;被子植物門的雙子葉植物綱123科,942種;單子葉植物綱18科,136種。

人口民族

2018年,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8.12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73 人,其中城鎮人口3.15 萬人。年末常住人口 15.63 萬人,全年出生人口 2722 人,出生率 1.51‰,死亡人口 3473 人,死亡率1.92 ‰,人口自然增長率 -0.41 ‰。

經濟概況

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 7.1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 6.2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7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 15.8 %。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19.7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 42.59 %,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65 %。全年財政收入3.42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5億元,增長10.3%。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8.98億元,增長13.6%。

文化場所

文化館、文化站、俱樂部、文化室、工人俱樂部、老年活動中心。

文物古蹟

古、近代墓葬

唐大璋墓位於瓜里鄉文溪村石山坪村民組。墓主系清道光年間監生,曾參加過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西延州同程慶齡總裁修纂之《西延軼志》的採訪及校對工作,依例授儒林郎(從六品)。

古、近代建築

高仙橋位於瓜里鄉白水村下白水。建於清道光末年,設計古樸,頗具特色。

空大橋位於梅溪鄉梅溪街,為單拱石橋,建於清代

特產

松花糖

是資源的傳統甜點,發源自位於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民國代總統李宗仁故居中的私人廚房,由李宗仁家中的一名廚師發明。近百年傳承創新,風味愈加誘人,甜而不膩,入口酥化不粘牙,流行於桂北地區[4]

松花糖去古已遠,名稱的由來,一說是由於松花糖粒粒金黃色如松花;二說源自於松花糖「酥脆清甜,入口即化」,是「酥化糖」的訛誤;也有說因其作為資源的傳統甜點,寓意着「輕鬆花錢」的願望[5]

城市榮譽

資源縣先後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掃除文盲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林業公安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學雷鋒先進集體」、「全國行政區域界限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全國婚姻登記規範化管理示範窗口單位」、「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1995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

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

2007年,被國家環保部正式命名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

2012年,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

2013年,資源縣水產畜牧獸醫局獲得第七批桂林市「精神文明單位」稱號。

2014年憑藉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良好的生態環境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榮登「2014最美中國榜」,榮獲了「最美中國·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特色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稱號。民俗節慶品牌——「七月半」民族傳統河燈歌節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國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題之一,2014年成功入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6]

同時,資源縣還是2011-2020年國家重點扶持的滇桂黔石漠化區(廣西)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29個縣之一,也是自治區級貧困縣。

視頻

資源縣相關視頻

美麗的資源縣 航拍全縣視頻狀況
大型主題採訪走進資源縣
資源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