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制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資本主義制度 |
中文名: 資本主義制度 外文名: Capitalist system 解釋: 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社會制度 性質: 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 |
資本主義制度是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社會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有着本質區別,在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資本主義制度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分工為基礎,以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生產者為決定條件的,是直接以市場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造的生產力,並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1]
歷史地位
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競爭規律,為社會化大生產和廣泛應用科學技術開闢了道路,促使了科學勞動組織和管理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加之剝削形式和調節機制的作用,這些都極大地推 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資產階級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要求,推動了勞動方式的變革,開拓了世界市場,不斷進行占有制形式的調整,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另外,資產階級在政治、法律和意識形態領域也有一定的革命建樹。
馬克思在他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的歷史地位,一方面進行了徹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對它們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也給予了充分的讚譽和肯定。但是,在我國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教學和研究中,基本上採取了完全批判的態度,沒有把馬克思的思想全面反映出來,這種態度顯然是不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歷史地位進行再認識。
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競爭規律促進生產力迅速發展。市場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為商品生產者只有通過市場的交換,才能把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才能確定和實現商品的價值,從而確定是否為其生產者帶來物質利益。如果商品賣不出去或只賣出去一部分,商品的價值就不能全部實現或只能實現一部分,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也就不能全部轉化為社會勞動或只能部分地轉化為社會勞動,勞動耗費就得不到全部補償,這樣很容易導致生產者的賠本或破產。
如果商品能夠全部或及時地賣出去,體現在商品中的價值才能全部實現,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才能全部轉化為社會勞動,勞動耗費才能得到全部補償,商品生產者才能發財致富。所以,市場的需求狀況同商品生產者的物質利益和命運密切聯繫在一起,因為只有適合市場需求的商品生產者才能獲利,這樣商品生產者之間必然會為爭奪有利的生產銷售條件展開劇烈的競爭。
同時,由於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生產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縮短。
市場競爭
首先在於,促進了因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展開的良性競爭局面。
再者,由於商品交換的比例是以價值為基礎,而供求關係的變化必然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商品生產者又必然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展開競爭。可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社會經濟到處都是劇烈的競爭,生氣勃勃,蘊含着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
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為創造新的生產力和廣泛應用自然力和科學技術開闢了道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在社會經濟中占統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個體經濟。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的分散為條件的,它不僅排斥協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對自然的統治和社會生產力的自由發展。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小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基礎上產生出資本主義經濟,又經過資本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迅速建立和發展起來,這樣,社會生產力便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一方面,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社會分工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的,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必然反過來推動社會分工的更大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擴大,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在自由競爭時期所經歷的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是資本主義勞動生產力發展的基本階段。簡單協作的勞動者協同勞動本身就創造出了新的生產力--集體力。以分工為特點的工場手使工具專門化、勞動操作簡單化,不僅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推動勞動工具的改進及革新,而且為機器大工業的出現準備了必要的條件。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使生產過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動力、廣泛運用科學成就有了可能,從而擴大了人們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資本主義生產適應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也促進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科學勞動組織和社會管理制度的不斷發展及完善。
組織形式
社會生產力只有在人與物即勞動力同勞動資料實現有機結合的時候,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因而社會生產力中必然包括勞動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簡單協作是許多人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繫的生產過程中協同勞動的一種勞動組織形式,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擴大了勞動的空間範圍和生產的規模,從而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工場手工業是一種由許多單個的局部工人組成的社會生產機構的勞動組織形式,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手工勞動的操作程序組成的。
機器大工業時期,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的廣泛應用,勞動者的技巧更加片面化、專業化,生產工具普遍專用化,生產過程更加複雜,各環節的聯繫也更加密切了,這在客觀上就要求建立同這種生產特點相適應的科學的勞動組織。如果勞動組織不符合生產過程的要求,生產力的提高將會遇到阻礙。
可見,機器大工業時期勞動組織已經成為生產力的直接的主要因素,在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時,不僅需要科學的勞動組織,而且需要對勞動過程進行有效的指揮和管理。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獨立生產者的孤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馬克思還認為,生產過程需要指揮與管理, 就像戰場上需要將軍的命令和一個樂隊需要指揮一樣,它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勞動。
在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企業積極開展經濟民主化活動,吸收職工參與企業的決策,建立工人參加企業管理的制度,這種勞動組織和管理的變化,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向前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更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必須在生產資料上是一無所有的人,同時又必須是擺脫了一切人身依附關係的自由人,他們作為勞動力商品的出賣者出現在市場上,同以勞動力購買者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的資本家一樣,在人格上和在交易活動中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買賣關係。
儘管隨着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資本對勞動的需求相對甚至絕對減少,但平等、自由的買賣關係卻依然保持着。人們在這裡不能不承認,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的人的因素,在資本主義剝削下,同奴隸制、封建制相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獲得解放了。另外,在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中,除了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以外,還包括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的需要,勞動者應受的教育和專業訓練的費用。這種教育和訓練的費用無論怎樣受到削減,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日益廣泛地被使用,它總是呈不斷增加的趨勢,這種狀況同以往剝削制度下勞動者只是被強迫地從事笨重的體力勞動相比,是前進了一大步。
參考來源
- ↑ 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最終確立.doc360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