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貴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貴直》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三·貴直論。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1]

原文

賢主所貴莫如士。所以貴士,為其直言也。言直則枉者見矣。人主之患,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賤其所欲而貴其所惡也②,所欲奚自來?能意見齊宣王。宣王曰:「寡人聞子好直,有之乎?」對曰:「意惡能直?意聞好直之士,家不處亂國,身不見污君。身今得見王③,而家宅乎齊,意惡能直?」宣王怒曰:「野士也!」將罪之。能意曰:「臣少而好事,長而待④之,王胡不能與野士乎?將以彰其所好邪?」王乃舍之。能意者,使謹乎論於主之側,亦必不阿⑤。不阿主,主之所得豈少哉?此賢主之所求,而不肖主之所惡也。狐援說齊湣王曰:「殷之鼎陳於周之廷,其社蓋於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⑥,在人之游。亡國之音,不得至於廟;亡國之社,不得見於天;亡國之器陳於廷,所以為戒。王必勉之。其無使齊王之大呂陳之廷,無使太公之社蓋之屏,無使齊音⑦,充人之游。」齊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國三日,其辭曰:「先出也,衣;後出也,滿囹圄。吾今見民之洋洋然⑧東走而不知所處。」齊王問吏曰:「哭國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陳斧質於東閭,不欲殺之,而欲去之。狐援聞而蹶往過之。吏曰:「哭國之法新。先生之老歟昏歟?」狐援曰:「曷為昏哉?」於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來,鮒入而鯢居⑨,使人之朝為草而國為墟。殷有比干,吳有子胥,齊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東閭。每斮者以吾參乎二子者乎!」狐援非樂斮也,國已亂矣,上已悖矣,哀社稷與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論也,將以救敗也,固嫌於危。此觸子⑩之所以去之也,達子之所以死之也。趙簡子攻衛附郭,自將兵。及戰,且遠立,又居於犀蔽屏櫓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簡子投桴而嘆曰:「嗚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燭過免胄橫戈而進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簡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無使,而身自將是眾也,子親謂寡人之無能,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對曰:「昔吾先君獻公即位五年,兼國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襲我,遜去絳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盡果敢;城濮之戰,五敗荊人;圍衛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於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簡子乃去犀蔽屏櫓而立於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畢乘之。簡子曰:「與吾得革車千乘也,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行人燭過可謂能諫其君矣,戰鬥之上,桴鼓方用,賞不加厚,罰不加重,一言而士皆樂為其上死。

注釋

①貴直:崇尚直言相勸。本篇是孟旋舍學派的學說。②所欲:指「聞枉」。所惡:指「直言」。③身今得見王:當作「今身得見王」。④待:通「持」,保持(見《說文通訓定聲》)。⑤不阿:當作「不阿主」。⑥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宮廷音樂。⑦齊音:指齊國的宮廷音樂。⑧洋洋然:猶茫茫然。⑨鮒(fù):小魚。鯢,大魚。這句話是隱語又是預言。⑩觸子:與下句的「達子」都是齊湣王之臣。犀蔽屏櫓:當作「犀蔽犀櫓」。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櫓: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變色。底:通「砥」,磨礪。乘:登,指登上敵城。戰鬥之上:猶戰鬥之間或戰鬥之時。

譯文

賢明的君主所尊重的莫過於士人。尊重士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直言不諱。直言不諱的話,邪曲就顯現出來了。君主想聞知邪曲又厭惡正直之言,這就如同堵塞水源而想得到水,水從哪裡來?這就等於輕賤自己所要得到的東西而尊尚自己所要得到的東西,自己所要得到的東西又從何而來呢?能意拜見齊宣王。宣王說:「我聽說你喜歡直言不諱,有這回事嗎?」能意回答說:「我哪能做到這樣正直呢?我聽說喜歡直言不諱的士人,家不住在政治混亂的國家,自身不被君主所玷污。現在我能見到您,而舉家又住在齊國,我怎麼能正直呢?」宣王生氣地說:「真是一個卑鄙粗野的人啊!」於是就打算治他的罪。能意說:「我少年時代就喜好直言,年長以後還保持這種做法,您為什麼不能聽取粗野之人的言論,來表彰他們的愛好呢?」宣王於是就赦免了他。像能意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在君王的身邊謹慎地論說自己的意見,也一定不會阿諛奉承君主。不去阿諛奉承君主,君主能夠得到的東西哪裡會缺少呢?這正是賢明的君主所祈求的,又正是庸俗無道的君王所厭惡的。狐援勸說齊湣王:「殷的大鼎陳列在周的朝廷上,殷朝祭祀的神社被周朝的人用屏障覆蓋在上面,殷朝的宮廷音樂在周朝人們耳間迴蕩。已經被滅亡了的國家的音樂不可以放在宗廟裡彈奏,已經被滅亡了的國家的神社不可以讓它重見天日;已經滅亡了的國家的器皿陳列在朝廷之上,是用來作為當朝的警戒。大王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讓齊國的大鐘陳列在朝廷之上,不要讓齊太公的神社被人蓋上屏障,不要使齊國的音樂在別國的百姓之中以供娛樂。」齊王不採納狐援的勸說。狐援出去為國家哭了三天,他的哀悼辭說:「先逃出去的人,穿着葛草麻衣;最後要逃出去的人,就逃不掉而要進監獄。我現在看見百姓都浩浩蕩蕩地向東邊逃去,卻不知道將要到哪裡去安家落戶。」齊王問官吏說:「對於哀悼國家滅亡的人,法令是怎樣的?」官吏說:「對於哀悼國家滅亡的人是要斬首的。」齊王說:「那就執行法令。」官吏就把斧頭架在東門,可是又不忍心殺死狐援,反而是想放他逃走,狐援聽說之後就急忙跑去見過那位官吏。官吏說:「對於哀悼國家滅亡的人是要按法令規定斬首的。先生你是老糊塗了,還是神經錯亂了呢?」狐援回答說:「什麼叫神經錯亂了呢?」他於是就對官吏解釋說:「有一個人從南方來到這裡,他像鮒魚那樣前來,但是就像鯢魚那樣伏居在這樣的一個地方,要使別人的朝廷長滿野草,國家變為廢墟。殷朝有比干,吳國有伍子胥,齊國有我狐援。大王既然不採用我的勸說,而且要在東門將我斬首,要斬我的腦袋的那個人就是把我跟比干和伍子胥兩個人放在一起來讓後人議論吧!」狐援並不是喜歡被斬首,是因為國家已經混亂不堪了,君王已經變得悖逆昏庸,他為社稷和百姓感到悲哀,所以才發出這樣的言語。發出這樣的言語並不是憑空而論,是想要解救將要衰敗的國家,所以他根本不懼怕自己的危險。齊王無道,這就是觸子之所以逃跑、達子之所以戰死的原因。趙簡子攻打衛國,逼近外城。他親自領兵出戰,等來到了戰鬥的陣地,他站在離戰場遠遠的地方,又躲在犀牛皮的屏障和大盾之下。戰鬥開始,戰鼓響起,士兵都不肯衝鋒上陣。趙簡子丟下鼓槌嘆息說:「唉!士兵們怎麼那麼快就腐敗到現在這種地步!」官居行人之職的燭過脫下盔甲,把兵戈橫放,進帳來對趙簡子說:「國君也是無能之輩,士兵這樣又有什麼可說得上是腐敗的呢?」趙簡子勃然大怒,臉色都變了,說:「我沒有派人下來,而是自己親自率領大軍來給大家作為示範,你說我無能,說出道理就可以赦免你的罪,說不出道理的話就要被處死!」燭過回答說:「以前我的先王獻公在位五年,兼併了大小十九個國家,用的是這些士兵。惠公在位兩年,yín亂好色,殘暴傲慢,喜好美貌女子,秦國的軍隊來襲擊我們,我軍退卻到離絳七十里的地方,用的也是這些士兵。文公在位兩年,磨練士兵的勇氣,所以三年後士兵們全都果敢勇猛;城濮之戰,五次打敗楚國的軍隊,圍困衛國,奪得曹國,攻占石社,確定了周天子的地位,成就了天下霸主的尊榮稱號,用的還是這些士兵。只有君王無能,士兵有什麼腐敗呢?」趙簡子於是捨棄了犀牛屏障和盾牌,站在會被流箭和火石打到的地方,擊一次鼓,士兵就全登上了敵城。趙簡子說:「與其得到兵車千架,還不如聽到行人燭過的一番話。」行人燭過可以說是能夠勸諫他的國君。戰鬥之間,正在擊鼓興兵的時候,獎賞不用加重,懲罰不用加重,一番話就可以令士兵都樂於為他們的君主去拚命了。

著作簡介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2]。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3],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視頻

貴直 相關視頻

《呂氏春秋》已成大作,百姓反應良好,呂不韋特意擺慶功宴!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慎行83

參考文獻

  1.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
  2.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3.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