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貞娘恨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越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永樂票務 的圖片

貞娘恨》,古裝戲,該劇1987年由南通市越劇團首演,胡巧紅、劉芳、黃曉萍等主演。

劇目介紹

越劇《貞娘恨》祁雲、言之編劇。寫民女貞娘路遇惡少逼奸,被推人湖中,為鄭春生相救。春生要身為縣令的父親鄭士元查辦此事,未料兇犯竟是胞弟秋生,貞娘正是與他失散十年的未婚妻玉桃。鄭縣令徇情不判:春生無奈,隱瞞真相,贈銀勸貞娘回鄉。常州知府吳廷章送女月香去與秋生成婚,途中巧遇貞娘,收為義女,同去完婚。洞房之夜,貞娘與春生相見。春生擬攜貞娘不別而行,偏巧叔嫂見面,風波頓起。鄭縣令驚慌失措,吳知府亦難理此案。江南撫台宗政明,與吳、鄭屬師生,接狀後知吳、鄭徇私枉法,十分震怒,但凶出京前奏請朝廷旌表吳、鄭清廉,若再彈劾,怕事涉欺君禍及自己,遂審而不判。月香削髮為尼,春生瘋癲而去,貞娘以死抗爭。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貞娘恨 相關視頻

越劇《貞娘恨》演員: 錢世娥 邵文娟
越劇《貞娘恨》演員: 錢世娥 邵文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