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賀登崧,(英語:Willem A. Grootaers日語W. A. グロータース,1911年5月26日-1999年8月9日),比利時神父語言學家。

目錄

生平

1911年,賀登崧出生於比利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很有語言才能,懂得英語法語德語荷蘭語。父親賀達(Ludovic Grootaers,1885 - 1956)是魯汶大學語言學教授,在語音實驗室工作,曾調查研究比利時北部和荷蘭的方言。在他們的培養下,賀登崧從小會說雙語(法語和荷蘭語),並對語言學產生了濃厚興趣,27歲時,他就發明了一種不需用電的聲調檢測儀器。

  賀登崧有虔誠的宗教信仰,22歲時發願成為聖母聖心會(Congregation of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簡稱C.I.C.M.)的傳教士。聖母聖心會是在華傳教的主要天主教修會之一,於1862年由比利時南懷義神父(Theophiel Verbist, 1823-1898)創立於布魯塞爾的司各特(Scheut),主要目標是向中國傳教。除了傳教,聖母聖心會同時也是為西方漢學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修會,許多會士成為傑出的漢學家,如以研究蒙古語和元史著稱的田清波(Antoine Mostaert,1881-1971),在北方方言、考古學、遼史研究上着力甚勤的閔宣化(Jos Mullie,l886-1976),研究甘肅土人的人類學家康國泰(Louis M.J.Schram,1883-1971),在明史、語言學、民俗學等諸多領域均頗有建樹的司律思(Henry Serruys,1911-1983)和司禮義(Paul Serruys,1912-1999)兄弟等等。

  正是由於這樣的家庭背景和聖母聖心會的學術傳統,賀登崧一開始就有志於在中國傳教並從事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從1932年10月起,賀登崧開始學習漢語文言,曾師從閔宣化。1938年7月,賀登崧晉鐸,1939年10月赴中國傳教。他一到北京就開始學習北京口語,並師從劉半農的弟子周殿福教授學習漢語語音學和方言學。1941年7月,他被派到大同市東南、桑乾河南岸的一個村子——西冊田。他發現,那裡的方言和北京話完全不同,當地居民也聽不懂他說的北京話。於是,他在與村民每天的日常交往中學習當地方言,記錄自然語料。通過連續觀察,他發現桑乾河南岸的方言有顯著的地域差異,特別是東西兩部分方言有明顯的對立,覺得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研究範圍,並同時研究歷史、人文地理和民俗等各種非語言的要素。     1943年3月,賀登崧被日本憲兵隊逮捕,關進山東省濰縣的集中營。後來因為羅馬教會的斡旋,於當年8月被移送到北京的一個修道院(德勝院)軟禁起來。這時,西冊田的中國神父把他在大同收集的資料全部送到了北京,賀登崧利用這些資料寫了兩篇論文,發表在《華裔學志》上,同時還撰寫了大同東南地區鄉村寺廟的調查報告。這兩篇文章首次把方言地理學的理論應用於漢語研究,引起了學界的注意。1945年秋,輔仁大學聘任賀登崧為語言學教授,主持方言地理研究室的工作,並批准了賀提出的方言和民俗調查的計劃。1947年7-8月,賀登崧帶着學生前往察哈爾省萬全縣(調查地點包括張家口市、萬全縣城和93個村莊)進行鄉村寺廟和民間信仰的調查,並用英文發表了調查報告。第二次調查於1948年7- 8月進行,調查的區域擴大到與萬全鄰近的宣化縣(調查地點包括宣化縣城和115個村莊),調查內容是方言和民間信仰。利用同行的王輔世收集的方言資料,賀登崧寫成了宣化方言的研究論文,又分別撰寫了宣化鄉村寺廟與民間信仰的調查報告。時隔多年以後,整理出版了宣化縣城廟宇研究的專著。 1948年,賀登崧接到上級教會的指示,離開中國。1950年,賀登崧申請到日本傳教,同時進行日本方言的調查研究,曾任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研究員,參與編纂《日本語言地圖集》等,是現代日本方言研究的領袖人物之一,被稱為「日本語言地理學之父」,直到1999年8月9日在東京去世。 [1]

著作

  • 日本の方言地理學のために}}.東京:平凡社,1976年.
  • にっぽん文化考・その他-誤解と錯覚.東京
  • わたしは日本人になりたい.柴田武,譯.東京:築摩書房,1964年.
  • 中國の方言地理學のために.岩田禮、橋爪正子譯.東京:好文出版,1994年.
  • 中國の地方都市における信仰の実態―宣化市の宗教建造物全調査.東京:五月書房,1993年.
  • 誤訳.柴田武,譯.東京:三省堂,1979年.

參考文獻

  1. [鄧慶平賀登崧神父與中國民間文化研究],中國民俗學網,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