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豫園點春堂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的豫園內,曾是十九世紀中葉的起義軍上海小刀會的總部。

目錄

歷史

點春堂位於江南古典園林豫園內,是1853年9月到1855年2月上海小刀會起義期間,起義軍首領之一的統理政教招討左元帥陳阿林的指揮所舊址 。

1853年9月,上海小刀會起義,曾在點春堂設立官署,建「大明國」。上海小刀會起義是近代史上上海人民第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鬥爭,是當時席捲全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點春堂作為該次起義的唯一遺址,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珍貴歷史場所。

1956年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並作為小刀會歷史史跡陳列室對外開放。堂前有小戲台一座,三面臨水,堂東臨池有假山,一岩如險峰矗立,假山上負雙層傑閣「快樓」一座。

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簡介

小刀會起義時,這裡是義軍的城北指揮所,小刀會領袖之一的陳阿林就在此發號施令,指揮作戰。堂內現存有晚清畫家任伯年的巨幅〈觀劍圖〉和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對聯「膽墨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歌頌了小刀會起義軍誼邁的氣概和崇高的精神[2]。此外,堂內還陳列着起義軍使用的武器、自鑄的錢幣,以及發布的文稿等文物

從萬花樓向東,過龍牆月門,便到點春堂景區,主要有點春堂、打唱台、古井亭、快樓、和熙堂、靜宜軒、聽鸝亭等景點。點春堂為五開間大廳,高敞軒昂,堂名出自蘇軾的祠句「翠點春研」。

點春堂對面為金碧輝煌的「打唱台」,北面有藏寶樓,西北有明代古井一口,其東有湖石假山,山上有「快樓」,樓下有靜宜軒、聽鵬亭與和熙堂。

點春堂為單檐九脊無頂,屋面坡度較平緩,正脊與檐口都有升起曲線。堂寬五間,木結構承重牆,木門窗。整幢建築建於低矮的磚台基上,平面柱網由外二圈組成,柱形都是圓形直柱,內外柱的柱徑均相等。堂內雕樑畫棟,工藝精細,古樸寬敞。點春堂上的金字大匾,筆法蒼勁,剛柔並濟。朱紅大柱、宏大斗拱和深遠的出檐,均給人以雄壯有力的直感。

文物

點春堂建於清道光初年,位於豫園內,堂名出自蘇軾的詩句「翠點春妍」,堂內現存有晚清畫家任伯年的巨幅《觀劍圖》和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對聯「膽墨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歌頌了小刀會起義軍豪邁的氣概和崇高的精神。點春堂現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共五間,陳列着有關上海小刀會起義軍使用過的武器和自鑄的貨幣日月錢以及發布的文告等文物。

視頻

豫園點春堂 相關視頻

豫園——江南十大園林之十

參考文獻

  1. 堂內雕樑畫棟工藝精細 豫園點春堂,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 2017-7-17
  2. 豫園點春堂與小刀會,道客巴巴,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