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諾貝爾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諾貝爾博物館,是由希臘歷史學家吉奧戈斯·馬庫(Giorgos Marcou)決定興建的。「在科學、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國際性意義」。諾貝爾博物館(Nobelmuseet)專門宣揚有關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得主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平的資訊[1]。館址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老城大廣場北側,與瑞典學院和諾貝爾圖書館都位處證券交易所大樓。

中文名稱:諾貝爾博物館

外文名稱:Nobel museet

類 別:綜合博物館

地 點:瑞典斯德哥爾摩

館藏數量:3500件

開放時間:夏季:10:00-18:00

門票價格:成人:100克朗

官方網站:http://www.nobelmuseum.se

發展歷史

希臘首都雅典似乎跟19世紀的瑞典化學家兼實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扯不上什麼關係,但希臘歷史學家吉奧戈斯·馬庫(Giorgos Marcou)卻決定在這裡興建一座諾貝爾博物館。博物館的3500件藏品都是馬庫家族從世界各地搜集來的,其中包括維克多·雨果寫給諾貝爾的信件、俄羅斯油田地圖以及炸藥工廠的股權證書等頗饒趣味的物品。展館也已由馬庫家族出資建成,於2014年正式開放。

馬庫興建諾貝爾博物館的念頭起因於20世紀70年代晚期的一個偶然事件,當時他在研究中發現諾貝爾有兩個朋友都姓馬庫。從那以後,他和他的家族就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連建館所需的土地也是他的家族捐出來的。不過,儘管諾貝爾本人對古希臘文化非常感興趣、並依據希臘語單詞「dynamis」(意為「力量」)所命名了自己發明的炸藥(dynamite),但他與希臘之間的聯繫始終算不上緊密。馬庫承認,當初有不少希臘人都反對把諾貝爾博物館建在自己的國家裡,他和他的家族費了不少周折才實現了這一畢生的夢想。

重大意義

按照馬庫的說法,諾貝爾博物館能增進人們對這位充滿矛盾的科學家及實業家的了解,「在科學、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國際性意義」。諾貝爾依靠武器、炸藥、合成橡膠等生意獲得了巨額財富,但卻始終輕視金錢和財產,並通過1895年立下的遺囑設立了享譽世界的諾貝爾獎。儘管有人認為他設立獎金的部分原因是不想作為一名軍火商而留名後世,但諾貝爾獎的確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的科技進步和文化交流。截至2013年,總共有兩位希臘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分別是塞菲里斯(Giorgos Seferis,1963年文學獎)和埃利蒂斯(Odysseas Elytis,1979年文學獎)。

視頻

諾貝爾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