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利蒂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
原文名 Odysseus Elytis
出生 (1911-11-02)1911年11月2日
希臘克里特島
逝世 1996年3月18日(1996-03-18)(84歲)
國籍 希臘
職業 作家
知名於 197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知名作品 《初生的太陽》
《英雄輓歌》
《理所當然》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Odysseas Elytis,1911.11.02 ~1996.03.18),希臘最傑出的現代詩人之一,出生於克里特島。曾在大學學習法律。二戰時期在希臘軍隊服役。1979年憑藉作品《英雄輓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終身未婚。

人物生平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1996),希臘詩人,生於坎地亞的海島克利特,1914年隨家人遷居雅典,並在那裡永久定居。1930年在雅典大學研習法律,後到巴黎攻讀文學。1935年,在"GeaGrammata"(新文化雜誌),詩人第一次亮相。他介紹了新的風格,引起強烈的反響,在當時有效地促進了詩歌的改革。1948年他擔任《雅典日報》書評專欄作家。曾先後兩次擔任希臘國家廣播電台的戲院節目主持人。與其他人不同,他的詩歌,沒有回到古希臘和拜占庭時代,而是致力於今天的希臘文化。他企圖以心理和情感為基礎--建立神話和秩序。他努力擺脫人們不能分辨的懊悔感知,以補充道德力量下的自然要素,來達到儘可能高的表達透明度,並最終成功地接近光的奧秘--"太陽的玄妙體系"按照他自己的定義。並以類似的方式,介入"內在的構造"。他的觀點被米基什·塞奧佐拉基斯譜成歌曲,在希臘廣泛蔓延。此外,他還潛心翻譯詩歌,戲劇以及創造了一系列圖片拼貼。他的詩歌被譯成十一種語言。1979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是:"他的詩,以希臘傳統為背景,用感覺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銳,展現自由與創新精神"。

主要作品

創作風格

要簡短地介紹一位不易了解的詩人,便應當首先建立他與這兩種成分,即超現實主義和神話的關係。這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我們可以引用他自己的話。他一方面說:"把超現實主義看做這個垂死的、至少在歐洲是垂死的世界上最後可用的氧氣。"另一方面他又明確地表示:"從來不是個超現實主義流派的門徒。"他的確不是。埃利蒂斯同這個流派的基本詩作,同它的以其滔滔不絕的偶然聯想進行的自動寫作法不會有任何關係。他在詩歌表現手法上的探索引導他走向超現實主義的反面。即使它那些尚未證明過的組合詞的肆意展現使他自己的寫作法獲得了解放,他也仍然是個嚴格講究形式的人,一個用心創作的大師。

但是一種藝術形式返老還童時所發生的最好事情往往不是由於有個明確的計劃,而是由於一種未曾預見到的交叉。對於希臘詩歌來說,與超現實主義相接觸意味着一次繁榮,它使得我們可以稱過去五十年為希臘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在那眾多的創造了這個偉大時代的傑出詩人中,無人能讓我們比在埃利蒂斯身上更清楚地看到這個有力的交叉多麼重要:那就是劃時代的現代主義與祖傳的神話之間的激動人心的遇合。

人物評價

1979年,奧德修斯·埃里蒂斯的作品《英雄輓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他的詩,以希臘傳統為背景,用感覺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銳,描寫現在認為自由和創新而奮鬥" 。[1]

文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