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觸摸百年秘膏的滄桑印記(鄰山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觸摸百年秘膏的滄桑印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觸摸百年秘膏的滄桑印記》中國當代作家鄰山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觸摸百年秘膏的滄桑印記

——宇珂熱灸膏傳奇

毛澤東主席曾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

——作者題記

從神農嘗百草、醫聖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到如今東風西漸,華夏祖輩對於生命健康的渴求,總在推動着中醫藥不斷的發掘。

中藥分為「丸、散、膏、丹、湯」五大劑型,膏藥為其中之一。八仙之一的李鐵拐是膏藥的發明者和祖師爺,因為他隨身攜帶的大葫蘆里,有治病的靈膏妙藥。當然,這是美好的民間傳說。其實,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載:「桂心漬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塗治「風中血脈」,被後世譽為膏藥之始,開創了現代膏藥之先河。膏藥學集中體現了中醫學裡所倡導的「天人合一,陰陽和合,司外揣內」的文化精髓,再現了中醫學「內病外治,外病外治,辨證施冶」的獨特醫學價值。數千年的時光沉澱,在中醫膏藥璀璨的歷史星河中,閃耀着一顆明珠——「宇珂熱灸膏」。

宇珂熱灸膏這顆明珠,升騰在成渝經濟帶黃金分割點的四川資陽市雁江區。雁江區,因常年有成群的大雁繁衍生息而得名,是中國長壽之鄉。35000年前古人類開啟了四川人類文明史,有「蜀人原鄉」美稱。

宇珂熱灸膏這「薪薪」之火,傳承發展已呈燎原之勢。「宇珂熱灸膏」初期命名為「李氏風濕骨痛膏」,那麼,這神奇膏藥的傳承,歷經了怎樣的傳奇歲月?

山中奇緣張大千 畢生制膏創始人

雁江區,因古城在古代資溪(現名九曲河)的中段,故秦國時期建縣曰「資中」;又因其古城在資溪之北,南北朝時期設郡,稱「資陽郡」;郡下設縣,即資陽縣。雁江區有個豐裕鎮,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驛口和上成都的必經之路,境內三條河流交匯至沱江。秘膏創始人李國華,1885年就誕生在這裡。

李國華自幼好學,學業優異。因家境貧寒,僅念了三年私塾就輟學回家,給從事鄉醫的父親當起了小幫手。又一個年關臨近,看着聰明伶俐的李國華一天天長大,父親的憂愁與日俱增:自己吃了讀書少的虧,難道小國華重蹈自己的復轍嗎?

夜色如磐,冷月似冰。慘澹的月色,映照着父親枯草般的頭髮和亂草般的愁緒。他忽然想起了一個人——弟弟李徽典,在蓉城傳授中醫學。弟弟以膏方、中藥湯頭專治寒症熱症而聞名,何不讓小國華跟師於他呢?父親懷着忐忑的心情,用顫微微的手修書一封……

第一代李國華手書熱灸膏初方

雪霽天晴,春天踏了貓步而來,弟弟李徽典鴻雁傳書了。12歲的李國華離別家人,踏上了蓉城之路。

李徽典擅長藥膏敷貼,是川內最早一批研究膏方的名醫之一。他將李國華引入了中醫藥的殿堂。李國華廢寢忘食,潛心思考,探測奧秘。叔侄常常談笑如故友,滿堂生春風。

四川盆地,氣候濕潤,無霜期長。農民長年累月田間勞作,身體多關節暴露於外,加之過度勞累,催生了腰酸腿痛的普遍現象。百姓的痛苦,時刻折磨着李國華。1910年春夏之交,月明星稀,野風微醺。李國華歷經多年探索的膏藥熬製成功了,對風濕疼痛療效顯著,取名為「李氏風濕骨痛膏」。

短暫的喜悅,帶來了深沉沉的思考:這膏方乃單純調理風濕,如果能擴展為既能調理、又起療效的特殊膏藥,廣濟蒼生是一件多麼有益的事啊。這個想法似陣陣浪濤,拂去了他的睡意。黎明在樹梢上浮現時,李國華已到達採集藥材的青城山了。

李國華頻頻往返於蓉城和青城山,匆匆的腳步像是急於趕到草原的馬蹄。這是一位中醫膏方有所創造的精英青年,物質上相對貧窮,精神上有無限的追求!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前面沒有一個敵人,戰勝的全是自己

苦心人,天不負。他採用36種野生中草藥精華熬製,根據藥性按比例配置,將藥材研磨成粉。獨特的藥酒泡藥粉是重點,膏藥原料按照萬物陰陽制約守衡原則,分為陰泡製、陽泡製兩種。以特製上等秘製藥酒,浸泡純陰藥材七七四十九天,以特製上等秘製藥酒浸泡純陽藥材九九八十一天,把熬製出的藥油,秘製藥酒,浸泡藥粉,不斷攪動,文火熬製。傳統熬製,膏方熬製,講究的是古法熬製。七七四十九天浸漬,三道提取,四次濃縮,二十四小時化蠟,武火三次熬煉,方能文火收膏。其間又經選、制、洗、泡、煎、秘、濾、收等八道繁瑣工序,熬製的膏體,要求攪拌變色,貼膚不粘,晶瑩細膩,無任何雜質,方為極品。熬製好的藥膏,摻入容器中冷卻後,即為成品。置陰涼處,冷卻備用。

中醫不是抽象的理論和概念,而是源於豐富的臨床和實踐。李國華研製的秘膏,可運用於人體各個部位。敷於人體患處,5~20分鐘藥性分解,促進細胞修復與再生,促進滲透滲入肌膚深層,起到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開竅透骨等功效。「李氏風濕骨痛膏」更名為「李氏熱灸膏」。

穿梭在歷史的隧道,行走在歷史的長廊。李氏熱灸膏熬製成功的1940年,秋天將銀杏染成了金黃,時光變換着季節的秀色。朝霞在青城山銀杏樹下的小溪,恰似塗了一層水彩。李國華帶着19歲的兒子李漢江,踏上青城山採藥的心緒與時令一樣天高氣爽。

張大千贈李國華 文房四寶——硯台

父子二人輕鬆自如登上了頂峰。道觀門樓匾額引人注目上,蔣介石先生的「上清宮」手跡,將方筆表現得淋漓盡致,將「顏筋柳骨」展現得盡善盡美。移步觀日亭,鴨蛋黃似的日出令人心醉,山腰縹緲的雲霧讓人如臨仙境。不遠處,一位作畫先生坐立不安的神態讓李國華從仙境中醒來,心存善念的他忙走了過去。得知作畫先生飽受腰痛頑疾之久,遂拿出隨身攜帶的膏藥給其敷上。不到半個時辰,先生的腰痛疾病幾乎消失殆盡。如釋重負的先生讚不絕口,欲重金酬謝,李國華再三婉拒,一會兒二人竟成了無話不說的知交。先生說,自己名叫張爰,號大千居士,攜家人同上「天下幽」的青城山,隱居「與雲齊」的上清宮。臨別,先生說這裡沒有中意的畫,看着李國華父子忙碌的樣子,便將自己作畫的毛筆和磨盤相贈,以作留念 蓉城在深秋的暮色中金碧輝煌。叔父李徽典和李國華同事得知奇遇大驚,醫治的是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啊!叔父興奮得吩咐廚房當晚加菜慶賀。席間叔父摸着李國華的頭,微笑着說:「國華啊,跟隨了我幾十年,學業已成,是該回去報效桑梓了!」

是啊,青城山的樹綠了四十三回,又黃了四十三回。一晃李國華55歲,叔父李徽典86歲了。世事變遷,時光濺落,李國華如數家珍,能夠道出時光中的每一個皺褶。李國華想到自己從小來到叔父身邊,三十未立,四十仍惑,父母未送終,娶妻生子晚。李氏熱灸膏,凝聚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淚水,還有父母的血水和叔父的汗水。如今就要離開朝夕相處的叔父了,一時悲從中來,向叔父幽泣道:「如果我必須死一百次,我願意死在您身邊!」

成渝鐵路膏藥神 酸甜苦辣傳承人

1949年,二野大軍挺進西南時,鄧小平、劉伯承就提出「四川解放了,要先修成渝鐵路」,以實現四川人民幾十年的願望,並帶動和恢復四川國民經濟。修路的報告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然後直呈毛澤東主席批准同意。1950年春天開工,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各軍工築路隊不得不相繼歸還建制,沿線四川境內的四個行署發出動員令,組織領導10萬民工接替部隊修建鐵路。

李國華所在的雁冮區(原資陽縣)乃鐵路必經之地,小他幾歲的髮小李強明,積極報名參加了修路隊伍。李強明被編入農民工資陽支隊一大隊,打炮眼,抬石頭,鑿隧道,鑽石洞,燒石灰,扛水泥……為了搶工期,他們忙碌的身軀投影在大地,天蒙蒙亮到天麻麻黑,迎烈日炙烤,戰霜雪嚴寒。建設工地熱火朝天,李強明卻倒在了病床上。疼痛難忍的他想到了發小李國華……

第二代傳人李漢江(右一)

李國華與叔父李徽典揮淚作別,攜家人回到了故鄉。一連幾個夜晚,他輾轉反側,心裡空蕩蕩的,就像月亮孤懸在夜空,那種寂寥而清冷的空。月夜下的山村,靜謐極了,只有幾片竹葉、幾根松針徐徐飄落,發出細微的聲響。睡意朦朧中,他看見了老父親失望的眼神,感受到了叔父微笑着的撫摸……他一下子幡然醒悟,解患者疾苦和傳承秘膏的擔子扛在了肩上。

山村的早晨,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幽林深邃,草木蓬勃,眾鳥歡歌。李國華忙碌起來了,在家裡把脈問診,在山野採集藥材,兒子李漢江當起了助手。兒子勤奮好學,很快就能獨當一面了。得益於李氏熱灸膏,李漢江還被推選為資陽縣參議員……

聞知李強明臥床不起的消息,李國華急急趕到發小家裡。李強明的病情比想象的還要複雜,不僅腰肌勞損,而且風寒暑濕侵入了關節臟腑。李國華拿出秘膏貼敷醫治,一個時辰病痛減緩,一周時間恢復了健康。李強明又生龍活虎地出現在工地上了。

領導和隊友甚是驚喜,因病痛倒下的一批隊友,康復遙遙無期,李強明遇到「神醫」了?資陽民工支隊領導慕名來到了李國華家,三顧茅廬請其出山。想到這是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李國華心生豪邁,帶上行囊,喊回在德培酒廠工作的兒子,一同來到了成渝鐵路資陽段的醫務室。

醫務室人來人往,成了民工身體的「修復廠」,成了民工體力的「加油站」。那一道道急切的、沉重的、輕盈的、有力的腳步聲,訴說着不同的心情。藥膏很快捉襟見肘了,李漢江挑起了採藥熬膏的重擔。

採集中藥材去青城山時間不允許了,只有在家鄉就地取材。李漢江開始了艱難的尋覓。雖然大自然正在蠶食古道上的人類印記,許多山路被蔓生的植物掩蓋了蹤跡,但神聖的使命和頑強的意志堅定了他尋藥的決心。

彎彎山道格外幽深,四周靜極了,一種巨大而可怖的安靜,似乎毒蛇和猛獸隨時會出現在他面前。陽光暴烈,樹蔭里蟬聲如雷,分散不了他採藥的專注;寒風刺骨,石岩上滴水成冰,熄滅不了他採藥的激情。發現的地地道道野生藥材讓他欣喜若狂。月亮高高地掛在樹梢,沉甸甸的藥材挑在肩上了。這時候,鳥兒似乎要歡送這個勤勞的人兒,唱得更加歡快了。

回到家,忙着處理採集的中藥材,進行着熬製膏藥的道道工序,常常是通宵達旦。就連來到人世不久的兒子李中全,他也沒有時間去抱抱。兒子不時哭得厲害,以示對父親冷漠的抗議。

迎來的朝陽很紅,群山如焰,水庫鋪金。草如金線,露似珍珠,一串一串。李氏熱灸膏出名了,整個成渝鐵路段都傳開了,病痛的農民工蜂擁而至。李國華父子倆忙得不可開交,一頭亂髮如野草,一臉鋼針鬍子打結坨……

勿容置疑,李氏熱灸膏為成渝鐵路提供了堅強的醫療保障。1952年6月13日,西南人民盼了近半個世紀的鐵路夢終於實現了,這比計劃工期提前了3個月。築路大軍在缺乏機械設備的困難條件下,憑着鐵錘、鋼釺、炸藥、扁擔、竹筐等簡陋工具,共挖掘土石方1460餘萬立方米,砌御土牆15萬立方米,開鑿隧道14座、修建大橋28座、小橋189座、涵洞466個,成渝鐵路以每日5千米的速度一路向前,創造了人間奇蹟。

父子倆忙完修路的醫療工作,猛地想起了快兩歲的李中全。孩子望着他倆視同路人,爺爺抱着孫子狂親一番,爸爸抱着兒子狂親一番,小中全哇哇大哭。奶奶心疼得一把奪過來,小中全紅紅的臉蛋讓鬍子扎出了一道道血印。

成渝鐵路醫療保障大戰,促進李漢江找到了秘膏配方中藥材又一最佳生長地,那就是家鄉四河水庫和牛頭山一帶。

第三代傳人李中全

每個人都有看不見的傷痛記事本,它隱藏在內心的角落裡。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來臨,李漢江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原資陽縣王村鎮勞動。

他很吃驚,是看見老母雞拍着翅膀飛上天去那種吃驚。難怪人愁,遍地青蛙哭破了喉。他常常被人冤,被人罵,難受的滋味,猶如臉上噴辣椒水,心裡螞蟻爬。

他不申辯,不憤怒,默默承受着這一切;他很淡定,很沉穩,暗暗效仿坐看雲起或臥聽濤聲的老龜。

他一邊下田「勞動改造」,一邊農閒施膏於民。他是個韭菜面孔,一拌就熟。漸漸地,村民們與他親近了,每晚病員盈門。在李家最困難的時期,許多農民將生產隊分得的糧食悄悄送過去,不留姓名。

時光如水,過去光着屁股光着腳丫跟在爺爺、爸爸身後採藥的小中全,慢慢經受歲月雕刻而成了李氏熱灸膏第三代傳承人。 1973年,中國第一台每秒種運算100萬次的計算機誕生之年,李中全的千金李艷呱呱墜地了。四世同堂,高祖父李國華那個興奮勁啊,整個臉笑得溝溝坎坎的,每道道笑紋都開了花。

李艷剛滿周歲,李氏熱灸膏創始人李國華的生命走向了盡頭。彌留之際,他語重心長向家人念叨起了古訓:「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頓了頓,氣若遊絲地喃喃細語:「一定要把秘膏傳承下去!不要圖錢財,要讓窮人富人都用得起……」話音剛落,安祥離去。傳出的一片痛哭聲,既是對秘膏創始人的不舍,也是薪火相傳的誓言。

辨證論治求創新 妙手回春幸福人

李氏熱灸膏,幾代人傳承的不僅是配方和技術,還包括嚴謹負責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托爾斯泰說:「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李中全求學於資陽醫學社,不僅具有紮實的中醫理論,還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深知傳承與創新的關係,他系統地梳理了祖傳膏方,進行大膽創新。根據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以整體的觀念來辨證論治。

夢想已經出發,李中全正在綠野上飛翔。

秘膏創新,就像很細的飛蟲在他心上飛着飛着,卻怎麼也捉不住,一直不停歇地追逐着……

一次次失敗,多少個無眠之夜,李中全枯坐無言,感慨如海。

父親李漢江看在眼裡,總是撫摸着李中全的頭,微笑着鼓勵:「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並坐下來一同探討遇到的難題。

這一掌溫暖,這一泓微笑,這一句古訓,激勵着艱難爬涉在膏方創新路上的李中全矢志不渝。

也許,世間萬物都有猜不透的生命玄機,但大自然一定會在某個時刻,讓你頓悟。

靈感來源於夢境,那些縈繞在心靈深處的「經絡、穴位」,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在漫長的歲月里,向他持續地「生物放電」,創新的膏方出現了。他激動得從睡夢中驚醒,一骨碌翻身起床奮筆疾書。

第四代傳人李艷

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增加了16種野生藥材,根據不同情況微調秘膏配方,大大豐富了秘膏種類從而擴大了治療範圍。

村民曾雲風,三十多歲患肝病腹水,腹大如盆。白色病床,是他泅渡苦海的一葉方舟。轉換了幾個大醫院,幾個男性主治醫生都是「無法醫治」一樣的腔調,語調幾乎比醫生的頭髮還要平,聽上去跟這肅穆的病房一樣蒼白。

家人已開始準備後事,做好了棺材就只等咽氣。親人悲痛欲絕,只能眼睜睜地看着生命從摯愛的人的身體裡慢慢溜走,卻無能為力。

曾雲風感覺人生短得像吹口氣。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害怕了——害怕絕症像一把突如其來的利斧,遽然斬斷他與生活的一切聯繫。

經病人介紹,抱着「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曾雲風走進了李中全家。李中全通過「望、聞、問、切」,配製秘膏綜合治療,曾雲風病情出現好轉跡象。經數個療程的救治,大病痊癒。

提及李中全的救命之恩,現在年過七旬的曾雲風總是唏噓不已。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不應看他取得了什麼」,這是李中全的口頭禪。多年來,他儘自己所能,將祖傳技藝精益求精,造福桑梓。

張某是縣醫院收治的病人,腰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神經,不能行走且大小便失禁。住院期間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情沒有絲毫好轉。痛得止痛片一把一把地吞,甚至等不及一杯水來,整日不得不靠打封閉針來緩解維持。

患者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院方緊急召集有關專家會診,實施了幾種治療方案,都不奏效。中醫骨傷科王老主任告訴患者,他同學李中全在村衛生站,可用他的膏方試試看。 患者家屬找到了李中全,委婉地提醒道:「李老師,實不相瞞,我們已經去過無數大醫院,患者現在已痛苦不堪,能經得起治療嗎?」

李中全信心滿滿地回答:「根據病人目前的症狀,進行辨證論治,我認為能行!」

患者家屬將信將疑,無奈地說:「西醫的方法用過了,中藥湯劑也喝了,都不見好轉。李老師的方案沒有試過,只有最後一搏了!」

李中全採用的治療方案,是中醫脊柱外力疏通加秘膏外敷。治療一會兒後,患者渾身冒汗,阻塞了許久的脈絡、神經都被打開,天靈蓋兒開始往外冒熱氣。不到2個小時,患者有大小便的知覺了,疼痛也有所緩解。三周後,患者康復。

事後,許多專家請教李中全:「李老師真厲害啊!這麼難的病迎刃而解,實在是佩服!」

李中全平淡地說:「其實,我並不比你們高明,這種治療骨傷腰痛的方法,張仲景1800年前撰寫的《傷寒雜病論》,已講得很清楚了。」

第五代傳人莫宇濤和徐夢珂夫婦

確實,「力道疏通+熱灸」僅僅手法和熱敷膏藥相結合,實在是太普通,太簡單了!現實中太多西醫治不了的病就是個無解的代數,又恰恰體現了中醫的博大精深。

一個個病痛折磨的患者,秘膏讓他們變成了一個個幸福的人,李中全心中湧起一股股強烈的幸福感。

好太陽曬衣曬穀,好雨知時節,好風得人意。幸福感看似與創新無關,實在是大大的關聯。沒有幸福就沒有鬆弛,沒有鬆弛就沒有靈感,這是個鐵的定律。李中全在創新中感受到了幸福,在幸福中不斷創新,他開啟了「幸福與創新」的良性循環!

中醫世家有奇女 摸爬滾打奮鬥人

百草都是藥,凡人識不破。

1980年,某報一篇報道引發熱議。資陽縣(即現在的雁江區)豐裕鎮有一奇女,能夠蒙眼識藥。她年僅7歲,通過聞藥材氣味識別152味中藥材,並脫口說出藥性、功能、治療範圍與適應人群。地方各派名醫聞訊震驚,爭先恐後前來拜訪。——此奇女,就是後來成為第四代傳承人的李艷,她從小就聲名鵲起。

李艷是位有着高遠理想與極強行動力的創業者,在30年的秘膏傳承中歷盡了悲歡。

李中全施用秘膏治病救人收取微利,遇到家庭貧困的減免費用。為了給秘膏的傳承奠定經濟基礎,不到20歲的李艷做起了中藥材買賣。每天一大早,一根扁擔挑起籮筐步行20里到場鎮,賣完藥材摸黑回家。

由於父母認知有限。李艷當起了一大家人的管家。每天忙於藥材經營,忙於家裡農活,忙於輔導弟弟學習。本是女兒家,卻像「超人」一樣早早承擔了家裡的一切。家裡條件並不差,在本該樂想父母蔭庇浪漫撒嬌的年齡,她卻也很早成熟起來肩負秘膏傳承的使命。

第二代傳人李漢江遺留物件:鑄鐵藥罐碓窩


祖傳的秘膏,有着未病先防、既病治病的功能,李艷在積極踐行着中醫傳統文化思想。1995年兒子莫宇濤來到人間,給這個中醫世家帶來了莫大的幸福。世人皆知,生病吃藥,天經地義。莫宇濤出生以來,沒吃過一粒藥,沒喝過一劑藥湯。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山村雞鳴狗吠,牛羊相伴,炊煙裊裊,鄉音交織,好一派田園牧歌生活場景!

當「市場」、「商品」從遠處奔涌而來時,幾乎一夜之間,我們看到西醫受寵中醫被邊緣化了。秘膏的傳承岌岌可危。李艷不甘心,為了積累秘膏傳承發展經費,她忍痛離別5歲的兒子和溫暖的家,走進了省城創業。

李艷懷揣鼓囊囊的上萬元錢,意氣風發走進了成都荷花池市場,做起了藥材批發。眼看順風順水、風生水起時,因過於信任合作商,生意虧本了,投資的1萬元錢打了水漂兒。 她心裡的酸澀如德國汽水裡的泡泡一樣翻到瓶口。這個世道病了,不是嗎?看看那些層出不窮的假冒偽劣!這個世道病得不輕,不是嗎?看着這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坑蒙拐騙!……她沒時間去痛恨,沒時間去煩惱,她像鐘錶的秒針似的不能停歇。

李艷從朋友處借了1萬元錢,在成都開起了小診所。心存善念的她,一次專注於治病救人,不曾想被病人以「過度治療」為由上告。診所倒閉,熊熊的希望之火又一次熄滅了。 李艷身材高挑,秀髮齊肩,人中深邃,臉上的表情淡得像杯白開水。她潔淨得像一株碧綠的植物,不與花卉爭春,也無意傷害任何人。

李艷扛着一顆沉重的腦袋,踉踉蹌蹌地回到了雁江家裡。她意興闌珊,萬念俱灰。莫名而至的困意像一床棉花被扎紮實實覆蓋在她身上。

迷迷糊糊中聽見敲門聲,她打開房門,一個老頭子走了進來,身坯瘦高,鶴髮童顏。

她哽咽了:「爺爺……」

年過八旬的李漢江撫摸着李艷的頭,微笑着念起了祖訓:「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

……

這一掌溫暖,這一泓微笑,這一句祖訓,讓她哭了個昏天黑地。

精神不死,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刑天舞干戚。作為大山的女兒,她有山一般爽朗豪放的情懷,有山一般堅定不移的信念,有山一般博大寬容的胸襟。李艷又看準了陳皮這味藥材。當時陳皮市場行情好,她欲收購陳皮。一下子又犯難了:資金從何而來?

村民們得知李艷的打算,紛紛找上門,將陳皮交給她,銷售後再給錢。上門的村民一個個揮手作別。她突然感到,空氣里有水,是河風的濕,也是感動的淚,揮動的手勢,早已在淚眼裡模糊成一片。

當年陳皮快要上市時爛市,李艷還了村民的本錢,一年的辛苦又白搭了。

由於社會轉型,人們在驀然發現了無限可能性的同時,內心的迷茫與困惑也在不斷增長。落日的餘暉,寂寥的大院,一絲絲惆悵的心情,隨晚風輕輕飄散。

夜深了,她腦海里像釣魚的浮子一樣,浮現出一個想法:原來走的是「曲線救國」路子,通過其他行業來積累秘膏傳承發展經費,這條路步履維艱。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健康的人,何不就用秘膏在成都開辦實體連鎖店傳承發展呢?這一想,閘門洞開。

李艷率領家族,浩浩蕩蕩奔向成都,安營紮寨,干起了傳承秘膏的祖傳大業。

李艷採用祖傳膏藥與傳統藥店相結合的模式,創辦了「自創品牌+加盟品牌」50餘家連瑣實體店,祖傳秘膏得到了極大地傳承和利用。面對成功的喜悅,李艷欲將過去的辛酸深埋。越是深埋,記憶越是清晰,似乎有些記憶是靠努力遺忘來不斷加強的。

李艷的一句話耐人尋味:「成功只是暫時的,失敗是我一路以來的主旋律!」

體育健兒揚美名 傳播康趕路人

阿房宮冷,銅雀台荒。時間的消散只能帶走浮塵,祖國傳統中醫文化的精髓是能夠抵制時光侵蝕的。

李氏熱灸膏第五代傳人莫宇濤,無疑是秘膏的受益者。也許是他從沒有吃過藥的緣故,有着極高的運動天賦。2011年拿下資陽市男子跨欄冠軍、男子全能八項冠軍,全市轟動一時。國家級示範高中成都七中、綿陽中學、資陽中學相繼發出了特召通知書。2014年藝體高考,在近四萬名考生激烈角逐下,職業體育成績躍居全國五十強,同時成為2014年資陽市武狀元,引得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紛紛拋出了橄欖枝。

莫宇濤從小就銘記着「傳播膏藥就是傳播健康」的祖訓,讀書時便把秘膏用於幫助身邊有痛症的病人,15歲就擔任了家族秘膏傳承相關工作,讀高中選擇了離家較近的資陽中學。對未來有着清晰規劃的莫宇濤,大學選擇了四川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有句話叫歷史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倘若秘膏在傳承中沒有創新,就談不上傳承和發展。大學期間,莫宇濤潛心鑽研運動骨傷等相關骨病知識,請教諸多骨傷科教授、博士,出入運動場所遇有熟諳骨傷現場處理的工人也窮問不舍。他把祖傳膏藥進行系統研究,結合運動骨傷不斷升華。 我們過去批評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殊不知他是對的。魯迅和胡適都是偉大的——魯迅是揭露黑暗的人,胡適是在黑暗中點亮蠟燭的人。 雖是百年傳承的膏方,但前四代傳承人都是藥鋪、診所、實體連鎖店推廣,小眾受益。如何讓藥膏惠澤大眾?需要全國不同人群對熱灸膏需求程度的調研,需要全國不同體質對產品適應症狀調研,需要全國不同地區對疾病種類的調研,其中任何一種調研在初期就令人望而卻步。

第三代傳人李中全自用保留物件:鑄鐵中藥碾槽


   現實對中醫來說,猶如三九的艷陽天。雖陽光明媚,卻寒風凜冽。

帶着這些問題,莫宇濤外出學習調研,歷時三年,目光投向健康產業、中醫藥行業、企業管理和膏藥使用人群等,足跡遍布北京中關村生命科技園、煙臺、鄭州、武漢、重慶、西安、延安、徐州、雲南、貴州等地。他深深意識到傳承發展的瓶頸:規模化發展受限,品牌意識不強,管理經驗缺乏。通過學習調研的積澱,秘膏傳承規範化、品牌化、企業化的思路迅速形成。急急尋找了創業夥伴,鼓起了創業理想的風帆。

這是一個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一個痛感與快感、陽光與陰影並存的時代。合作夥伴意志力不堅定,產生了畏難情緒,離開了團隊,導致轟轟烈烈的創業擱淺歸零。 這一陣,他心裡鬱積着一種沉悶的情緒,烏雲過境一樣壓了上來。

滴酒不沾的他,目光呆滯地來到啤酒小攤上獨飲,喝到夜色清冷,人聲稀落,小攤打烊。醉眼朦朧中,他仿佛看到了另類人,一些中醫傳承人也曾是農民的兒子,進城後洗腳上岸,一身香風迷霧,蛻變為蠅營狗苟、爭名奪利、醉生夢死的一群。

大醉如大病一場,也讓他靜心下來思考。光陰遼闊,宛若潮湧汐生的大海,閱盡千帆,總有星火相伴。想得開是一種境界,不放棄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沉鬱的雨雲里常會射出明亮的陽光。他的事業步入了正軌,在不斷的發展壯大。

莫宇濤身高近一米八,黑髮粗硬,濃眉大眼,口闊鼻挺,青春洋溢。相貌堂堂的他在創業中收穫愛情漂亮能幹的徐夢珂,大學經濟管理畢業,專業知識紮實,與莫宇濤志同道合,結為了秦晉之好。

李氏熱灸膏是一個家族的夢想和歷史的延續,爺爺李中全與母親李艷共同商定,將秘膏傳承偉大而艱巨的使命交給二位新人。便以莫宇濤姓名中間的「宇」字,徐夢珂姓名末尾的「珂」字命名,相繼註冊了「宇珂醫藥公司」和「宇珂世家品牌」。寓意是對待祖傳膏藥像對待自己的生命和愛情一樣去保護她愛護她。

莫宇濤夫婦清醒地意識到:秘膏傳承實體店重資產符合小眾創業,而體驗館輕資產符合大眾創業。重資產重營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輕資產重營銷的時代已經來臨,這其中的核心在於專業度和服務度。於是,莫宇濤開啟了新的傳承發展之旅。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艷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莫宇濤完成全國100家體驗館的慶祝晚會上,母親李艷深情地說:「都說頭上的白髮是歲月的思考,而我兒子25歲的年齡兩鬢已現銀絲!」

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天空像有人畫畫似的綴滿繁星,既不經意,又獨具匠心。「李氏熱灸膏」正式更名為「宇珂熱灸膏」,實體門店更名為「宇珂世家熱灸體驗館」。 「宇珂熱灸膏」無論走到哪裡,哪裡就能看見含淚的微笑,看見新生的喜悅,看見生命的奇蹟……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乃世界性疑難雜症。四川郫都區有個叫劉蓉的人,3歲患上了銀屑病,儘管服用藥物控制,發病時抓癢皮膚鮮血淋漓、痛苦不堪。走遍全國各大醫院,多年尋醫問藥,一晃就是30年。她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走進了「宇珂世家熱灸體驗館」。3個月中出現了比之前還要嚴重的調理反應,中醫上稱之為「冥眩反應」,系排毒過程。中途幾經產生放棄的念頭,在第五代傳承人莫宇濤老師耐心講解下堅持了下來,3個月後奇蹟出現,皮膚開始好轉,6個月後痊癒。劉蓉流下了感動的熱淚,她擰緊了眉頭:「由於這可惡的疾病,身上體無完膚,青春芳華的我從沒有穿過裙子,這是一件多麼揪心的事啊!」頓了頓,她眉頭舒展,說了一句樸素又暖心的話:「33歲的我,今年夏天終於可以穿裙子了!」

今年接來年,四季連着四季。時間就是那些樹,在終年裡花開花落。

莫宇濤精心治理宇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牢記「修己安人」的古訓,秉承「專業致勝,良心致遠」的百年宗旨,打造「共創愛心偉業,共鑄民族健康」的形象,已在全國發展了500餘個體驗館,得到了全國民眾的認可,正努力向創建民族品牌進發!

生命之河之所以波瀾壯闊、激流勇進,需要積累多少條溪澗才可匯成江河之勢!事業之魂之所以寵辱不驚、否極泰來,需要受過多少次挫敗才可大氣磅礴! 回望來時的路,那個回不去的故鄉,消失的村莊,依舊萬物生長![1]

作者簡介

鄰山竹,本名何武,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