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觸摸洛陽(王星)

觸摸洛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觸摸洛陽》中國當代作家王超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觸摸洛陽

你是人間四月天,牡丹盛開的季節。花猶如此,人何以堪?在這個春天,終於得以成行,約摸十幾個小時的車程,抵達洛陽時,已是下午了。

出站後,在搭乘公交車上,感受是擁擠而又謙讓。我身左側站着一位中年大媽,我看她右手扶住欄杆,左手緊緊攥着,仿佛是一種力量。目光朝着外看時,熙熙攘攘的街道,仿佛這才是洛陽。那「中州路」和「定鼎路」的路名,就讓人遐想聯翩。

簡單安頓之後,已臨近傍晚時分。斜陽照在臉上,感覺溫暖舒服,我獨自一人來到古城有水的地方,靜靜的發呆,什麼也不干,我不知道下一刻,是黃河出圖、還是洛水出書,我甚至更期待洛神出現。拓跋宏遷都於此時,不知是怎樣的心情。

旅途疲憊,用過簡餐之後,就到了第二天。國色天香,唯有洛陽。正所謂,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一大早,我們便精神煥發,有說有笑地去賞牡丹。繁花似錦,美不可言。

當晨光打在臉上,不遠處一位相貌清麗的女孩,手裡拿着單反相機,朝我們走來,「你好,能不能幫我拍張照?」大概是看到我也手拿單反吧。我緩緩接過她的相機,認真給她選了個角度,小心翼翼拍了幾張。當我將相機遞還給她時,十分清脆的說了句「謝謝」。我們背對背走了幾步,幾乎同時回頭,只見她吐了吐舌頭,笑着對我說句,「祝你旅途愉快」。然後,就消失在這洛陽花海中。此時此刻不禁感慨,人生當中,有多少旅途是一場註定不再重逢的邂逅,又有多少人是一生只見一面的緣分。我忽然想起了《大話西遊》片尾的那個城樓。

賞花之後,繼續行走在這十三朝古都的街道,想去看的太多太多。

憑着一腔熱情,我們輾轉找到含嘉倉160號倉窖,這條舉世無雙的京杭大運河,使得這裡曾「舳艫相繼」,這條「流淌的智慧」,彰顯了古老民族的精神。

兩千多年前,這裡走出了一位身披六國相印的蘇秦。我想去探尋他頭懸樑之處,感悟他錐刺股之痛楚。洛陽的情懷所累積的是秦磚漢瓦,是唐宋風流。洛陽的文化蘊含在書本上、在傳說中、在地底下。這裡厚重和神聖。我還想在古樸的街道巷陌里,去尋找那「警枕」倉律的佳話,觸摸那一千多年前,砸缸的司馬光寫就的百萬鴻篇《資政通鑑》。

邊走邊看,我忽然頓悟了,在洛陽,其實不必刻意尋找,單單是這個名字,就能傾瀉出唐詩宋詞來,神都當有神探狄仁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白馬寺前有個池塘,很容易就能看到趙朴初老先生所題「白馬寺」。在那漢朝,「白馬駝經」到洛陽,而今化作石馬,如夢一般,承載了千年。

《文化苦旅》曾說過龍門石窟。當我們以朝聖的心態,真正來到此處,我還是被那魏碑所震撼。自魏晉南北朝以後,盛唐書法更是深受影響。字如其人,也正是這書法承載了盛唐氣象、少年精神。

行至傍晚,又累又餓,但很充實。迫不及待地來到歷史文化街區,吃一頓洛陽水席,開啟了吃貨模式。聽着洛陽老人講述着和氏璧,傳說也丟失在這裡……

洛陽之景皆有歷史,其文化蘊含着精神,更有美食暢享生活,在這短短兩天旅途中,就是我所觸摸的洛陽。在這裡,見證了多少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呼嘯而過的時光。期待來年再聚牡丹花會,再來感知更好的洛陽。

[1]

作者簡介

王超,筆名海鷗。曾經從事過15年新聞宣傳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