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解碼生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解碼生命》,[英] 馬修·科布(Matthew Cobb) 著,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出版圖書[1]超過12,000種,基本實現了大眾出版領域的全覆蓋。《誰動了我的奶酪》《從優秀到卓越》《激盪三十年》《黑天鵝》《人類簡史》《這裡是中國[2]》等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創造了「從零到一」「灰犀牛」等引領性概念和話題,對推動中國商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內容簡介

1953年4月25日,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三篇描述DNA結構的劃時代論文。其中一篇來自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他們在文中闡釋了DNA的雙螺旋結構。長期以來,這一發現都被科學界視為生命科學史,乃至整個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原因很簡單:造就生命的遺傳信息就存儲在DNA當中。

然而,在人類認識遺傳信息存儲、讀取、利用和遺傳的歷程中,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既不是發端,也不是結束:沒有自19世紀60年代發現核酸以來遺傳學、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領域的諸多進展,沃森和克里克絕不可能提出他們的開創性理論;另一方面,雙螺旋只是DNA分子的三維結構,並沒有揭示遺傳信息是如何存儲在DNA當中的,更沒有解釋這些編碼在DNA中的信息是如何被解碼利用,從而造就生命的。換句話說,在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後,生命的遺傳密碼仍有待破解。

這項足以比肩伽利略、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發現的輝煌成就,還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在《解碼生命:破解遺傳密碼的競賽與20世紀以來的分子生物學革命》中,作者馬修·科布回顧了自孟德爾開創性的豌豆研究以來,科學界對遺傳現象和遺傳信息、DNA的組成與結構、基因與DNA的關係等問題的認識歷程,並以偵探小說般的筆觸描述了在雙螺旋結構被發現後,多國科學家展開的一場破解遺傳密碼的競賽。

這場有關生命的認知革命也是學科融合的結果,本書新穎地展現了物理學、信息理論、控制論、計算機等領域的研究和研究者為認識遺傳信息、破解遺傳密碼貢獻的創新性思維和理念。

在遺傳密碼的破解過程中,誕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分子生物學。從轉基因作物到人類基因組計劃,從基因療法到基因編輯,從人工合成生命到用DNA存儲的唱片,分子生物學引發的革命今天已經觸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一個又一個科幻小說中的情節成為現實。

對歷史的回顧和審視使本書堪稱詹姆斯·沃森的名着《雙螺旋》的前史和續篇,而對分子生物學誕生、發展和影響的呈現則使本書成為生命科學史經典《創世紀的第八天》的更新與延續。

本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命科學史佳作,述及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科學成就,併入圍英國皇家學會2015年度科學圖書獎決選名單。

參考文獻

  1. 圖書的演變歷史資料,學習啦,2017-06-07
  2. 《這裡是中國》——每一寸都是摯愛!,中國青少年廣播影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