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賞黑背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背蝴蝶魚 ,俗名曙色蝶,為蝴蝶魚科,蝴蝶魚屬魚類。為觀賞魚類。因魚體色為銀白色有黑斜紋,背鰭下方呈灰黑色,越靠近背鰭顏色越黑,好似曙光微露,因此得名。性情溫和,容易飼養,而且常見度高。適合與溫和的魚混養。

介紹

黑背蝴蝶魚,有黑斜紋的銀白色魚體,整個魚體是側扁的橢圓形。靠近背鰭的顏色是最黑的,頭部有一條黑色條紋。幼魚主要是生活在沿岸的淺水域地帶。成魚一般在礁區的水域中活動。黑背蝴蝶魚屬於肉食性的魚類,它們一般是以底棲動物和絲狀藻為食。[1]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平直吻尖,但不延長為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約6-7列。體被中型鱗片,圓形,全為斜上排列;側線向上陡升至背鰭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I,軟條20-21;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體淡黃色,背部黑色;體側具21-22條斜向後上方之暗色紋;頭部鑲黃緣的黑色眼帶窄於眼徑,僅延伸至喉峽部。各鰭金黃色;胸鰭淡色,僅基部黃色;尾鰭前半部黃色,後半部灰白色,中間具黑紋。幼魚尾柄上具眼點,隨着成長而漸散去。最大體長15厘米。

棲所生態

棲息深度4-20米。棲息於瀉湖、礁盤及面海的珊瑚礁區。通常成魚成對或成群生活。以珊瑚蟲為食。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瀉湖。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沿岸,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豪勳爵島。遍布密克羅尼西亞。

分布範圍國家及地區如下:

非洲:埃及、蘇丹、厄立特里亞、吉布提、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南非、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爾、科摩羅、留尼旺(法)、印度礁、歐羅巴島。

亞洲:約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伊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科威特、印度、安達曼群島(印)、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查戈斯群島(英)、中國、香港、台灣、日本、小笠原群島(日)、琉球群島、科科斯群島(澳)、越南、緬甸、泰國、 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阿什莫爾礁(澳)、羅利沙洲(澳)、聖誕島(澳)。

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帕勞、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所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北馬里亞納群島、關島(美)、斐濟、湯加、紐埃(新)、瑙魯、基里巴斯、薩摩亞、美屬薩摩亞、菲尼克斯群島、威克島(美)、萊恩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夏威夷群島、圖瓦盧、庫克群島(新)、瓦魯阿圖、瓦利斯和福圖納、托克勞(新)、諾福克島、豪勳爵島。

飼養信息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飼養難度:中等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15厘米

岩礁缸兼容性:危險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產地:印度洋珊瑚海、斐濟

種屬:蝶魚科

也叫曙光蝶、單印蝶、黑斜蝶。有白色的身體,許多黑色紋路斜穿過身體,鰭是黃色,頭部是黃色一道黑色條紋穿過眼睛。 用200升及更大的水族箱飼養,需要藏身地方及空間游泳。

可以吃各種動物性餌料,但最好飼餵富含營養的蝦及帶有着色功能的餌料來保持其鮮艷的色彩。在野外,它可是吃珊瑚蟲的。

經濟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可輕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保護級別

(LC)無危。野外種群比較安全,無需特別保護。

參考來源

  1. 黑背蝴蝶魚愛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