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波伏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蒙娜·波伏瓦 | |
---|---|
西蒙·波伏娃(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 龔古爾文學獎獲得者,其《第二性》風靡全球,成為女權主義經典。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45年與讓-保爾·薩特、莫里斯·梅格-龐蒂共同創辦《現代》雜誌,致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
個人經歷比任何文學虛構所能達到的程度更豐富更複雜更精彩。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哪位女性,能像她這樣在那麼多的領域獲得赫然的座席、贏得震耳的名聲:現代婦女運動最早的權威理論家;現代存在主義思潮的發起者之一;龔古爾文學大獎獲得者;聖西門式的傳記家;激進的左派人士;社會主義陣營的朋友;驚世駭俗的才女 ......法國的兩屆總統密特朗和希拉克,都把她的才華和成就引為法蘭西的驕傲。
人物簡介
存在主義的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存在主義的女權理論,對西方的思想和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西 蒙·波伏娃、漢娜·阿倫特與蘇珊·桑塔格被成為西方女性學術的三個中心。
發表「個人獨立宣言」
波伏娃1908年1月9日出生於巴黎,父母均是天主教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父親的律師工作受到影響,全家生活困頓。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時代是在枯燥閉鎖的家庭環境中度過的。波伏娃酷愛讀書,性格沉穩,14歲時突然對神失去了虔誠的信仰。 波伏娃生活和創作的核心建立在令人驚駭的反叛性上。19歲時,她發表了一項個人 "獨立宣言 ",宣稱 "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在當時法國的第一高等學府巴黎高師讀書時,她與薩特、梅洛·龐蒂、列維·斯特勞斯這些影響戰後整個思想界的才子們結為文友。在通過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師資格綜合考試時,波伏娃的名次緊隨薩特排在第二。以後她便在馬賽、巴黎里昂教書並和薩特同居。但是,這兩個有志於寫作的人並沒有結婚,而是彼此維護着自己的自由和獨立,一起工作一同參加政治活動。他們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隱私權,但每天都見面,常共同工作或是 邊喝威士忌邊交換意見,而且常常一起外出旅行。縱觀波伏娃的一生,薩特可以說是她最深愛、最尊重的人物,不過,兩人也都有被其他異性吸引的時期。
揭開第二性的秘密
波伏娃頭腦明晰、意志堅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好奇心。當她還是名不見經傳的窮教師時就開始寫作,決心成為名作家。由此她終身不斷努力,勇往直前,沿着成功之路成為了20世紀思想界的巨星。
使波伏娃聞名世界的是她闡述女性何以成為第二性?從屬性的《第二性》。此書被譽為 "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 ",甚尊為西方婦女的 "聖經 "。她以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古代神話和風俗的文化內容為背景,縱論了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婦女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女性個體發展史所顯示的性別差異。《第二性》實可堪稱為一部俯瞰整個女性世界的百科全書,她揭開了婦女文化運動向久遠的性別歧視開戰的序幕。1952年《第二性》譯成英文後,在美國一版再版,成為當時美國最暢銷的書籍,後來又被譯成各種文字,為波伏娃贏來了國際聲譽。
波伏娃還將自己作為 "一種特殊的女性狀態 ",在四卷本回憶錄中 "暴露給世人 "。她用盧梭《懺悔錄》式的筆調坦誠率真地剖析自己。儘管《第二性》曾經使她遭受到惡毒狂怒的攻擊,而諸如 "性貪婪 "、"性冷淡 "、 "淫婦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戀者 "等誹謗之聲仍不絕於耳。但是,這一切不能阻止她將自身作為反傳統、追求個體獨立的典範,不加粉飾和修改地奉獻出來。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歲的時候,她和薩特接受我國政府的邀請,聯袂來到中國訪問了兩個月,兩年後發表了《長征》一書。
幾個焦點
波伏娃與薩特的關係一直備受人們關注。他們曾就一些敏感問題回答過記者的提問。談到不生孩子的選擇,波伏娃說:對我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並不是我對養育小孩這件事本身感到厭惡。當我還很年輕,並憧憬着與表兄傑克締結一個布爾喬亞式的家庭時,我也許想要有小孩。但我與薩特的關係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礎上,因此我從無生小孩的欲望。我並沒有特別的欲望去複製一個薩特。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作家,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存在主義的鼻祖讓·保羅·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存在主義的女權理論,對西方的思想和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寫了許多作品,如:《第二性》是她獲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意志、智慧的一本書,被譽為女人的「聖經」,成為西方女人必讀之書。
密特朗稱她為「法國和全世界的傑出的作家」,希萊克則在一次演講中說:她介入文學,代表了某種思想運動,在一個時期標誌着我們社會的特點,它的無可置疑的才華,使她成為一個法國文學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一詞,為我們熟悉又陌生,自從地球有人類以來,它就成為永恆的主題,備受人們的讚譽、詛咒和抵毀。
偉大的女人和偉大的男人一樣崇高、神聖;險惡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樣兇殘、卑鄙。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是人類求索中的女性哲學,向所有的讀者,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提示了當代婦女面臨的問題:生命的自由、墜胎、賣淫和兩性平等。既是當代婦女問題的探尋,也是歷史與永恆的品味。。。。。。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美麗的形象》描述了洛朗斯,這個中產階級職業婦女的「閨愁」:作為人妻、情婦,她在寧和美滿的家庭生活和熱烈刺激的婚外戀中矛盾彷徨;作為女兒,她既有對母親的不信任和同情,又有對安於孤獨、蔑視世俗虛榮的父親的愛與理解,她甚至認為只有自己才和父親達到某種默契;作為母親,她因對自己十一歲的女兒提出的人生問題無從解答而苦惱和擔憂;作為一個現代人,她對生活存在無可就藥的厭倦。父親邀她去希臘旅行,可是在旅途中,她甚至失去了與父親心靈溝通的能力與信心。返回巴黎後,父親與母親這個兩個水火不相容的人,竟然棄前嫌,和好如初,使洛朗斯遭受到巨大的震驚,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她發現原來生活原則、愛情、信任,統統都是美麗的幻象,自己始終置身於虛偽和謊言的黑幕之中。她決定要拆除心理的障礙,正視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來幫助女兒睜開眼睛,走出黑暗,走出無知,走出冷漠。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主要作品有:《女客》、《他人的血》、《人總是要死的》、《名士風流》、《第二性》、《一個循規蹈矩的少女回憶》、《年富力強》、《時勢的力量》、《了結一切》《獨白》等。這些都很值得品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