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湖綢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湖綢傘

中文名: 西湖綢傘

別 名: 西湖之花

材 料: 絲綢,竹子

產 地: 杭州西湖

創始時間: 20世紀30年代初

西湖綢傘,全稱「西湖竹骨綢傘」,浙江省杭州地區特有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西湖特產之一。創始於20世紀30年代初。造型靈巧、色彩鮮艷,既可遮蔽陽光,又可作為裝飾品,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體,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

傘面採用杭州絲綢,故名西湖綢傘。西湖綢傘採用印染、刺繡等方法,傳統的綢傘繪有西湖十景、花卉、山水和仕女,有大紅、棗紅、和平藍、墨綠、桃紅、桔黃等二十幾個品種,具有外型美觀、選料講究、設計精美的特點[1]

製作工藝

設想在桃紅柳綠的春季,湖水如鏡,傘影滿堤,是一幅何等迷人的流動風景。而流傳於民間的《白蛇傳》中「湖畔贈傘」的故事為西湖綢傘更增添了一份神話色彩。

現代的綢傘,更具時代意義,傘面的故事越來越豐富,加入了更多的都市元素,傘柄,傘面呈現了更多,更絢麗,更夢幻的色彩。

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

西湖綢傘選料考究,製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採用特製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摺疊,色彩瑰麗,單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綠,果綠,等顏色。僅僅是描繪山水,風光,花鳥,人物,圖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龍鳳,奔馬,梅雀,蝴蝶等數十種。這是其他傘所望塵莫及的。傘骨則採用江南獨特的淡竹製成,這種竹篾質細潔,色澤玉潤,烈日曝曬也不會彎曲。制紅,棗紅,桃紅,天藍,桔黃等20多種。在傘面上還採用噴,刷,繡,畫等多種多樣的作一把外型美觀的西湖綢傘,要經過選竹,制傘骨,上傘面三大階段。選竹,俗稱「號竹」。每年白露前傘廠派出有經驗的老師傅,到餘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產地,翻山越嶺,在竹林中尋覓,挑選具有三年以上竹齡,粗細在五,六公分,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和斑疤的淡竹。過嫩,過老,過大,過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這樣的淡竹每株僅取中段2至4節作傘骨。加工成傘骨要經過擦竹,劈長骨,編挑,整形,劈青篾,銑槽,劈短骨,鑽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綢傘35個根骨,每根骨4毫米寬。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圓潤,竹節平整。上傘面要經過縫角,繃面,上架,剪繃邊,穿花線,刷花,摺傘,貼青,裝杆,包頭,裝頭,裝柄,打釘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須全神貫注,不得馬虎。這樣製成的傘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攏時,彩色的綢面不外露,傘骨恰好還原成一段淡雅的圓竹,結節宛然,十分樸素大方。撐開時,傘面五光十色,有的緋紅台旭日一輪,有的蔚藍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綠象碧水一泓,美不勝收。

描述

20世紀30年代,杭州都絲織廠的工人,用杭州宣陽產的談竹和杭產絲綢,製成第一把西湖綢傘,由於外形精巧,色彩絢麗,十分受人喜愛。近年來,西湖綢傘的制傘工藝不斷精益求精,傘骨取材於浙江特產的談竹,粗細運度,色澤光亮,竹身挺盲,任憑烈日曝曬亦不彎曲變形。由一節談竹筒劈成32根或36根細條,另配骨撐,組成傘骨,張開是圓形的傘,收擾像是一段淡雅的圓竹。傘面用薄如雲翳、色彩瑰麗的絲織品繃成。傘面花色多種多樣,僅染色就有20餘種,有的緋紅如晨曦,有的蔚藍加淨空,有的翠綠如碧水;或單色,或套色,五彩繽紛。在秀麗的傘面上,又經刷、噴、畫多種工藝,描繪上西湖風景、花烏、山水等圖案,為西湖綢傘錦上添花,更顯美觀大方。

歷史發展

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傘,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據說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製作。古代的傘又稱為「蓋」。它和扇一樣,最初是用鳥的羽毛製成。隨着絲織品的出現,才逐漸採用羅絹作傘。發明了紙以後,油紙傘又風行起來。特別是明清時代,我國制傘業尤為發達,從這時起,不少小說和戲曲都有寫到傘。眾所周知,《白蛇傳》中許仙借傘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

西湖綢傘創製於本世紀30年代初,據說是由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的,由於選料得當,製作精細,別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們歡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現了第一家專門製造綢傘的作坊,這就是著名的「竹氏傘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辦起了國營杭州西湖傘廠,又成立了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西湖綢傘組,有400多名職工,10多名研究人員,年產綢傘60萬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於提高了制人傘技藝,綢傘越作越精,國際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撐收自如的自動傘,但西湖綢傘仍以其獨特風格,博得人們喜愛。

產品品種

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有的遮陽遮雨的日用綢傘,有五彩繽紛的彩虹傘,有舞蹈演員台上撐打的舞蹈傘,有雜技團演員走鋼絲用的雜技綢傘等10多個品種。婦女們撐打西湖綢傘,對形態美有裝飾作用。

產品典故

魯班(木匠師傅的祖師爺)帶着妹妹來到西湖遊玩。可是不巧得很,剛好碰上下雨,兄妹二人覺得很掃興。魯妹就對哥哥說:「哥,我們來比賽,看誰能在明朝雞鳴之前想個辦法,讓我們可以在雨天照樣游西湖。」魯班一聽哈哈大笑,這可難不倒他,就答應了。

魯班找來木頭、鋸子、刨子,一會兒工夫,就造好了一座亭子。他看天色還早,就開始造第二座亭子,就這樣不歇氣地圍着西湖邊造好了九座亭子,在他造第十座亭子的時候,調皮的妹妹跑來學了一聲雞叫,魯班立即停了下來。這就是如今西湖三潭印月景區的三角亭。

過了一會兒,「喔喔喔」,雞真的打鳴了,魯班得意洋洋地對妹妹講述他一夜造了十座亭的故事,卻看見眼前一樣東西像孔雀開屏一閃。魯班很好奇,從妹妹手裡接過來仔細研究起來。他把那東西往上一撐開,像他造的亭子頂一樣,有翹翹的角,不過不是用木頭做的,而是用細竹子和綢子做成的,又輕巧,又漂亮。魯班心服口服地對妹妹說:「哥哥輸了,你的'亭子'不僅能擋雨,還能移動。」妹妹卻說:「哥,你也很能幹啊,你造的亭子讓西湖更美了。」魯妹造的那個靈巧的「亭子」因為在下雨天才散開來用,人們就稱它「雨散」。後來有人又仿造亭子的樣子造了一個「傘」字,之後才叫「雨傘」。

獲得獎項

西湖綢傘曾多次得獎,主要有199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2001年獲世界華人專利技術博覽會金獎,2003年獲杭州市優秀旅遊商品金獎等。

參考來源

《杭州工匠》——「西湖綢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