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e/e8/%E8%A1%8C%E8%B5%B0%E8%A5%BF%E8%97%8F.jpeg)
行走西藏(海報)原圖鏈接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行走西藏》簡介:悠久的歷史、瑰麗的風景、豐富的文化,西藏吸引着世人的目光。2012年9月,中央電視台的攝製組分別從川藏、滇藏、青藏和新藏公路出發,歷時一個月走進西藏,去找尋這片遼闊雪域的感動與魅力。
目錄
分集劇情
《人文地理》 20140911 行走西藏 第一集 滇藏線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9月的藏東正逢雨季,在高海拔的山路上行駛如同穿行在雲中。鹽井是進入西藏的第一站,這裡有古法製鹽的鹽田,有西藏唯一一棟獨具藏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還有著名的西藏小吃佳加面。318國道匯合轉折向西,這是西藏最著名的旅遊線路,在這裡經常遇到騎行前往拉薩的遊客。
《人文地理》 20140912 行走西藏 第二集 青藏線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翻越青藏公路的最高點,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後繼續向南就進入了西藏自治區,車窗外常年被積雪覆蓋的山巒連綿不絕,雄渾的天地更加開闊起來,不遠處的青藏鐵路與我們始終相伴一路前行。
《人文地理》 20140913 行走西藏 第三集 川藏線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昌都位於橫斷山脈,是西藏的東大門,是四川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這裡交通不便,環境相對封閉,正因如此,這裡的景色更為原始壯麗,文化遺產更為集中。西藏唐卡三大著名畫派之一的嘎瑪嘎赤畫派就在這裡形成。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行走西藏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紀錄片基礎知識,住哪兒網
- ↑ 被稱為電影眼睛派創始人的是,有途網,2020-05-19
- ↑ 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搜狐, 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