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千禧年,基督教聖經術語。
學習《聖經》、了解基督教[1]的功利目的是,從中解讀歐美文化的密碼,理解他們。就像理解中國你一定要了解儒家文化[2]一樣。
簡介
聖經用詞,意指基督作王1,000年(「千禧年」一字是從拉丁文「一千」借用過來)。關於千禧年的教義,主要經文在啟示錄二十章1-6節(在這段經文中,希臘文「一千」這詞共出現了5次)。基督作王1,000年的觀念,聖經也有其他經文的支持,如使徒行傳三章19-21節和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3-26節,這些經文都是談及未來萬物要復興,基督將會作王。有關千禧年這教義的明顯教導只有在啟示錄中可見,因而各派學者也有不同的詮釋,對其重要性的衡量亦各異。
無千禧年
無千禧年派(沒有可見的、地上的千禧年國度)強調啟示錄的象徵性,認為目前,就是在現今的世代,撒但已被捆綁,教會正經歷千禧年的國度。也許無千禧年觀點的最大問題在於它對啟示錄二十章的兩次復活沒有完滿的解釋。雖然兩處的希臘文用詞都相同,但第一處(啟二十4)被解釋為靈性的復活,第二處(二十5)則解釋為肉體的復活。可是,經文本身並沒有顯示作者在兩處有不同的用意。因此,無千禧年派通常被指為不正確地把聖經靈意化。
後千禧年
後千禧年派(基督在千禧年過後才再來)認為福音工作的進展造成了千禧年的國度。這解釋的重點在於進展。這平安的年代可看作是將來的,也可看作是基督第一次降臨時已開始,並且一直持續,直至福音得勝了世界,全球大部分人口已歸信基督。後千禧年派雖有種種形式上的分歧,卻一致強調基督要在千禧年後才再回來。千禧年的國度並非由基督第二次的來臨和祂肉身的顯現所帶來的。
前千禧年
跟上述兩種觀點不同的是前千禧年觀(基督在千禧年國度之前再來)。這派的解釋堅持基督會再次降臨地上,以可見和大能的方法建立一個和平的國度。前千禧年派學者強調我們必須以嚴謹和一致的態度來解釋啟示錄中的異象,並考慮書中原有的思路。書中的景象是極富象徵性的,但也有真實性的意義。書中事件發生的次序對經文的解釋尤其重要。首先是第十九章的基督再來,跟著有撒但被捆綁1,000年以及聖徒第一次復活,與基督一同作王1,000年(啟二十1-6)。其後是撒但得釋放,那些被迷惑的,就是「歌革和瑪各」,要與基督及其子民爭戰,魔鬼最後被毀滅(二十7-10)。然後是最後的審判和第二次復活的描述(二十11-15),隨之而來就是新天新地(啟二十一)。
前千禧年派學者堅持這一連串事件要求我們看千禧年、基督作王為基督再來之後一件真實的將來要發生的事件。無千禧年派和後千禧年派視千禧年為基督再來前,現今的教會時代,甚或是將來基督再來前要發生的事件,這等看法均不足以解釋啟示錄中各事件的出現次序。
除了這文字上的論點外,還有一個神學觀點上的問題:前千禧年派把基督真實的得勝放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那就是說,教會一直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勝利,在基督再來、在世上作王時,可以被世人和魔鬼的全軍看見。這樣我們所相信的就不只是一種靈界或屬天的勝利,而是相信神真的要介入世界的歷程中,給世人帶來公義與和平。
然而,這觀點也隱藏著前千禧年派一個最大的弱點。聖經並沒有詳細講及基督和復活的聖徒如何可以在一個未更新的世界作王,管治一些仍按其本性生活的萬邦萬族。這仍未得解決的問題使許多解經家卻步,轉而選擇其他方法去解釋啟示錄二十章。
Hobert K. Farrell
另參:「末世論」;「審判」;「復活」,「啟示錄」,「主再來」。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歷史,搜狐,2021-03-03
- ↑ 論中國儒學之沉浮變遷,豆丁網,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