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蚱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蚱蟬
圖片來源

中文學名 : 蚱蟬

拉丁學名 :Cryptotympana atrata

別 稱 : 鳴蜩、馬蜩、蟧、鳴蟬、

秋蟬、蜘蟟、蚱蟟、知了

界 :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綱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目 :半翅目

亞 目 : 頸喙亞目

科 :蟬科

屬 : 蚱蟬屬

種 : 蚱蟬

亞 種 : 無

蚱蟬,別名:鳴蜩馬蜩鳴蟬秋蟬蜘蟟炸蟟

為蟬科動物黑蚱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採收和儲藏:6-7月間捕捉,捕後蒸死、曬乾。[1]

形態特徵

黑蚱,體大色黑而有光澤;雄蟲長4.4-4.8cm,翅展約12.5cm,雌蟲稍短。

複眼1對,大形,兩複眼間有單眼3隻,觸角1對。

口順發達,刺吸式,唇基梳狀,上唇寬短,下唇延長成管狀,長達第3對足的基部。胸部發達,後胸腹板上有一顯着的錐狀突起,向後延伸。足3對。

翅2對,膜質,黑褐色,半透明,基部染有黃綠色,翅靜止時覆在背部如屋脊狀。

腹總值發7節,雄蟬腹部第1節間有特殊的發音器官,雌蟬同一部位有聽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棲於楊、柳、榆、槐、楓楊等樹上。經過一個世代往往要12-13年。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遼寧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呈長圓形,長4-4.5cm,寬1.8-2cm。表面大部分黑色,腹面各部邊緣呈淡黃褐色,有光澤。頭部寬扁,複眼1對,橢圓狀球形,黃褐色,半透明。

胸背部具膜質翅,透明,翅脈淡黃褐色,多已破碎。胸腹部上端具足3對,多斷落。

雄蟲下端有1對心形鳴器,雌蟲無鳴器,腹部較小,有產卵器。尾端呈三角形鈍尖,背部和腹部具環節。

體輕,質脆。氣微腥,味淡。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2]

性味

味咸;甘;性寒

歸經

[3]


蚱蟬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熄風;鎮驚。

主小兒發熱;驚風抽搐;癲癇;夜啼;偏頭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個;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小兒風熱驚悸: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茯神半兩,龍齒三分(綱研),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人參三分(去蘆頭),鈞藤三(二)分,牛黃二錢(細研),蛇蛻皮五寸(燒灰),杏仁二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搗羅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蚱蟬散)

②治小兒初生百日內發: 蚱蟬(煅)、赤芍藥各三分,黃芩二分。為末。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服。(《普濟方》蚱蟬散)

③治諸風癇,胸中痰盛: 干蚱蟬七枚(微炙), 白蘚皮一兩,鈎藤細辛(去土)、川芎(銼,微炙)、天麻牛黃(別研)各一分,蛇蛻五寸許(炙令黃)。上搗羅為末,同牛黃拌勻。每服一錢,水八分,入人參、薄荷各少許,煎五分,去滓,稍熱服。 (《普濟方》蚱蟬湯)

④治小兒天釣,眼目搐上,筋脈急: 蚱蟬一分(微炒),干蠍七枚(生用),牛黃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上藥細研為散。不計時候,以薄荷湯調下一字,量兒大小加減服。(《聖惠方》蚱蟬散)

各家論述

1.《本經》: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

2.《別錄》:主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又墮胎。

3.《藥性論》:主小兒驚哭不止,殺疳蟲,去壯熱,治腸中幽幽作聲。

4.《唐本草》:主小兒癇絕不能言。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蚱蟬 ,寶芝林中藥網
  2. 蚱蟬 ,中醫館
  3. 蚱蟬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