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蠶豆輕簡化高效綜合生產技術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蠶豆輕簡化高效綜合生產技術針對春蠶豆生產中機械化程度低、蠶豆田雜草防控效果差、蠶豆生產效率較低、勞動力投入成本高等問題,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

目錄

一、技術名稱

蠶豆輕簡化高效綜合生產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通過該技術,提高了蠶豆機械化生產水平,解決了蠶豆生產人工投入成本高、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窘迫,實現了蠶豆從種到收的全程機械化;高效除草技術,通過播前土壤處理和苗期莖葉處理相結合,解決了蠶豆田雜草防除效果差、防除次數頻繁、勞動投入大的問題;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減少了化肥過量施用對農田土壤的負面影響,保障了蠶豆優質、綠色的目標。此技術的應用為提高蠶豆生產效率、降低蠶豆生產成本、化肥[1]減量增效、增加農民種植收入提供技術支撐。實現春蠶豆生產全程機械化,達到農機農藝有機融合,良種良法相互配套,增產增收雙向實現,生產生態協調一致。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 適於機械化生產的蠶豆品種選擇

選用機械化分級後的均勻一致的同級種子,或人工選種時,選擇大小一致,均勻的種子。蠶豆品種選擇可選用籽粒均勻,結莢集中,成熟一致的蠶豆品種。

2. 蠶豆機械化播種技術

2.1. 選種

選擇適用於當地種植的籽粒均勻一致的優良品種。推薦東部農業區海拔2300-2600米的川水地和共和盆地灌溉農業區選擇大粒蠶豆品種—青蠶14號,海拔2600-2700米的高位水地選擇中粒蠶豆品種—馬牙,東部農業區海拔2600-2800米的中高位山旱地選擇小粒蠶豆品種—青海13號。機械化生產專用品種青蠶16號、青蠶19號。

2.2. 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300mm,耕深≥180mm、地勢平坦的地塊種植。前茬作物為小麥或馬鈴薯的地塊,切忌油菜作物前茬和豆類重茬。秋季機械深耕翻,耕深20.00cm~30.00cm,耕深一致,不重耕,不漏耕,耕後垡齊地平,要求土壤細碎,無根茬、石塊和雜物,並適度鎮壓,保持土壤墒情。

2.3. 播種時間

大粒中晚熟品種在3月下旬,小粒早熟品種在4月上旬即可播種。

2.4. 播量

播種量根據蠶豆籽粒大小而不同,大粒中晚熟蠶豆品種播種量360.00kg/hm2~405.00kg/hm2。小粒早熟蠶豆品種,播種量216.0kg/hm2~229.5kg/hm2。

2.5. 機械播種要求

調整開溝鏟相對於機架的高度和水平位置得到適宜的播種深度,大粒蠶豆播深要求8.0厘米—10.0厘米,小粒蠶豆6.0厘米—8.0厘米;調節排種輪的間距得到適宜的粒距,大粒蠶豆品種粒距10.0厘米,小粒蠶豆品種粒距8.0厘米,行距均為35.0厘米。播種時行進速度控制在4.0Km/h—6.0 Km/h。

2.6. 機械化播種操作

2.6.1. 機具運行

正式播種前,先在地頭試播10m,檢查種肥間的距離、播深、行距、株距等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農藝要求後才開始正式播種。機具前進速度應均勻,作業中途不得拐彎或倒退。播種行進第N+1次行進軌跡的末行與第N次行進軌跡首行交叉重合(N≥0)。

2.6.2. 機具運行速度

播種時行進速度控制在4.0km/h~6.0km/h。

3. 有機肥替代化肥

3.1. 全部施用有機肥

施用商品有機肥4.50 t/hm2~6.00 t/hm2(300.00kg/666.7m2~400.00 kg/666.7m2),或農家肥1500kg/666.7m2~2500 kg/666.7m2,有機肥葉面噴施1-2次。

3.2. 施用緩釋肥+有機肥

施用緩釋肥+有機肥[2],緩釋肥成分配比:氮肥5.00kg/666.7m2、磷肥10.00 kg/666.7m2,有機肥用量:200.00kg/666.7m2。

3.3. 化肥減量增施有機肥

化肥減量增施有機肥:70 %有機肥+30 %常規施肥。常規施肥量:氮肥10.00kg/666.7m2、磷肥15kg/666.7m2,有機肥用量:400kg/666.7m2。

4. 高效除草技術

4.1. 土壤處理

(1)施藥時期:蠶豆播種前。

(2)使用劑量:33%施田補乳油每畝250毫升加植物源助劑SDP2克/畝(或其它農用助劑,按說明使用)。

(3)兌水量:每畝兌水15-20公斤。

(4)使用方法:於天晴無風、田間墒情較好時均勻噴施,藥劑施用後,隨即用旋耕耙翻8-10厘米,耱平,常規播種蠶豆。

(5)防除對象:田間野燕麥、藜、扁蓄、豬殃殃、酸模葉蓼等一年生雜草。

4.2. 莖葉處理(根據田間雜草情況)

(1)施藥時期:蠶豆4-6片複葉期;

(2)使用劑量:48%排草丹(滅草松)水劑200毫升加植物源助SDP2克/畝(或其它農用助劑,按說明使用);

(3)兌水量:每畝兌水15-20公斤;

(4)使用方法:於天晴無風、田間墒情較好時均勻噴施;

(5)防除對象:田間野芥菜、自生油菜、密花香薷等雜草;

(6)有野燕麥:田間有野燕麥的田塊可添加5%精喹禾靈EC60-80mL/畝,田間野燕麥的密度小,使用60mL/畝,田間野燕麥密度中等,使用70mL/畝,田間野燕麥密度大,使用80mL/畝防除。

5. 蠶豆機械化聯合收割技術

5.1. 作業時間

根據當地蠶豆的生長期,於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進行收穫。收穫前田間植株成熟不一致採用化學殺青(草甘膦)處理,選擇晴天、無風天氣進行噴施殺青劑1周後進行機械收穫。

5.2. 機具條件

收穫機械可選擇全餵入4DL-5A全餵入食用豆聯合收割機或穀物聯合收割機。穀物聯合收穫機按要求安裝專用割台、專用凹版篩和雙層可調清選篩,調整工作參數。

5.3. 機具運行

收割機順蠶豆播種方向進行收割,發生倒伏時按逆倒伏方向收割。收割機的行駛速度不宜過快,根據蠶豆生長情況以選擇中、低檔為宜。收割機運行轉速2000r/min,脫粒輥轉速480r/min~580r/min最佳。

5.4. 收穫後種子處理

收穫的蠶豆種子及時進行降水處理,通過晾曬或烘乾,使蠶豆籽粒水分降至13%以下後貯藏。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核心技術「蠶豆輕簡化高效綜合生產技術」已在互助、湟中、湟源、共和、樂都、循化等春蠶豆生產區進行較大範圍推廣應用,技術應用率達70%以上,提高生產效率20-30倍,節約生產成本200-300.0元/畝。按年推廣面積20萬畝計算,年節約生產成本約4000-6000萬元。以蠶豆機械化生產技術為核心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早熟高產小粒蠶豆新品種青海13號選育及配套技術集成應用》於2016年獲得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通過蠶豆機械化收割技術的集成示範獲得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個《一種收割機蠶豆脫粒篩》(ZL 2015 20873803.8),修訂地方標準1項《蠶豆機械化播種操作技術規程》(DB63/T1519-2016),制定地方標準1項《蠶豆聯合收割技術規程》(DB63/T1766-2019)。通過化肥減量增施有機肥試驗示範推廣,制定團體標準2項,《青蠶14號蠶豆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產技術規範》(T/QHNX020-2021)和《青海 13 號蠶豆有機肥完全替代化肥生產技術規範》(T/QHNX018-2021)。

三、適宜區域

適應推廣應用的主要區域:北方春蠶豆區。

四、注意事項

播種時注意播種不均、斷行、缺壟現象。收割時要注意徹底殺青,否則會出現商品品質下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