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
---|
|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是香港港鐵一段不再作日常行車用的路軌。這段路軌原本是觀塘綫藍田站接駁來往東區海底隧道及鰂魚涌站的軌道。[1]
沿革
此路段隨東區海底隧道啟用及觀塘綫服務範圍於1989年8月6日起由觀塘站經藍田站伸延到香港島的鰂魚涌站而正式投入服務,由熊谷組負責興建。直至將軍澳綫於2002年8月投入服務後,觀塘綫取消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此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的用途。但是當年地鐵公司並沒有將其拆卸,反而將其保留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特色說明
此路段最大特色是位於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旁的軌道屬於露天部份,乘客可以一望車外景色。
亦由於此段成為後備行車隧道後,現時港鐵公司已對此線減少保養,日常只作維修、車長訓練及後備行車線使用,以及將此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為時速50公里。
沒有拆卸的原因
假如這段後備軌道被拆除,將軍澳綫則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有聯絡(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渡線)。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直接地由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上的列車無法通過直接的渠道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地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為免一旦發生意外後難以調度列車作緊急應變,於是當時的地鐵公司保留這段軌道,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以北角為終點站),猶如回復昔日觀塘綫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之行走方式。
行車隧道資料
- 雙綫區間:全綫
- 電化區間:全綫(1500伏特的直流電)
- 閉塞方式:車內訊號閉塞式(ATP)
- 列車行駛速度:最高時速50公里[2]
- 用車: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港鐵市區綫韓製列車、港鐵市區綫中國製列車、港鐵市區綫願景列車[3]
- 相關車站:藍田站、油塘站、鰂魚涌站
影片
參考文獻
- ↑ 香港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於12月中通車,hkcna
- ↑ 1989年至2002年最高時速80公里
- ↑ 1989-2002年用車為港鐵現代化列車、港鐵市區綫韓製列車,2013年12月16日用車為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港鐵市區綫韓製列車、港鐵市區綫中國製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