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蒙恩歷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蒙恩歷程》,類別:個人傳記,作者:李景沆。

人物傳記[1]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達到對人物特徵和深層精神的表達和反映[2]。人物傳記是人物或人物資料的有效記錄形式,對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李景沆老師的《蒙恩歷程》一書,歷經三個春秋的靈里感動,奮筆疾書;今天,終於在主的應許中,有幸與眾肢體見面了。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喜訊。

李景沆老師,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師,而且是一個十分虔誠的基督徒,更是一位神的忠心的老僕人,也是神的杖下緊跟主的一隻小羊。

我是1990年認識李景沆老師的。從他的身上,我們不僅看到神的大愛,更看到神的救恩是何等的奇妙!所以,我不僅非常仰慕他的人格,更敬重他終生舍己服事神的無比虔誠的心志和堅固信心。

2000年秋,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親耳聆聽到了李景沆老師因錯劃右派而遣送到甘肅酒泉夾邊溝農場勞教時遭受的非人折磨的悲慘情景,使人無不動容失色,驚天地而泣鬼神。我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當聽到幾千名知識分子的悽慘遭遇,尤其是聽到其中絕大多數知識分子一個個死於非命,棄屍於荒野時,我不禁潸(shān)然淚下。

作為基督徒的李景沆老師,在那淒風苦雨般的艱難歲月里,親身經歷了神如何拯救他步步脫離那九死一生的死蔭的幽谷的活見證;使我們看到了處處與他同在,時時用大能的膀臂蔭庇他的大愛與全能。使我們從李景沆老師身上真而又活地看到了我們活着的真神,看到了神的大能和奇妙!於是,使我的心靈為之震顫,使我的靈魂為之甦醒;使我實實在在地領悟到了「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的得救之道。為了拯救更多的人歸向耶穌基督,我曾多次奉勸李景沆老師,把神救他脫離苦難的感人的種種鮮活的見證寫出來,「不要把光放在斗底下,而要放在高山上」,照亮更多的人歸向神。於是在我再三敦促下,已是耄耋(màodié)之年的李景沆老師,不辭辛苦,在神給予他智慧和能力的權柄下,欣然命筆,晝夜筆耕,歷經二年多的時間,三易其稿,終於在2002年1月完成了長達十三萬餘言的蒙恩紀實——《蒙恩歷程》一書的終審工作。

今天,它的付梓(zǐ)問世,必將使讀者及眾肢體共同分享神的生命和大愛。這是神的美意,也是神的應許;願它像高山上的燈塔,照亮還在黑暗中摸索的迷路人走向光明;願它像茫茫荒漠中的標竿,使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朝着標竿直跑」!去打那美好的仗,做得勝的精兵,奔向那迦南美地!阿們。

劉天佑

2003年5月2日

作者簡介

李景沆,甘肅省天水市人,現年82歲,1949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學院數學系,同年秋,被聘為天水一中數學教師。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送甘肅酒泉夾邊溝勞教近三年;1960年恢復天水一中教師工作,至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1978年平反直至1980年被調至天水師範專科學校(2000年升為本科院校——天水師範學院),1987年秋退休後,去教會專職侍奉。

目錄

作者前言

再版說明

再版序

第一章 我的童年與中學階段

一、我的童年——神預定揀選的一隻小羊

二、小學及初中生活,第一次接受福音

三、我暫時離開了神,但祂還是佑撫着我

四、蘭州兩年的後期師範生活

五、神的恩典是人所不能測度的

第二章 大學階段

一、報考化學系,卻被數學系錄取

二、長時間的計劃,一夜的變更,四十年後才明白了神的旨意

三、第二次接受福音

四、情結數學

五、傳道車被砸,師院青年團契暫停工

六、在十字架的道路上再次跌倒

七、神的安排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八、親身經歷解放蘭州戰役

九、深造無門,重歸故里

第三章 我教學生涯的第一階段

一、我是一隻神的羔羊

二、立志隨主蹤,信心從主來

三、在教學生涯的第一階段中我向黨交心

四、學習木工手藝,以備將來求生

五、關於肅反運動的片斷回憶

六、我的幫助,從創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第四章 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夾邊溝苦難生活紀實

一、錯劃為右派分子

二、接受勞教前的思想鬥爭——順服神的旨意

三、走向夾邊溝

四、初到夾邊溝農場

五、轉移到新添墩分場

(1)新添墩大田勞動片斷

(2)神垂聽了我的祈求,使我起死回生

(3)木工組生活

(4)木工組生活續篇——「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六、死亡幽谷

七、去高台的路上

八、在明水作業站

九、明水農場最艱難的階段

第五章 回家後的生活紀實

一、起死回生後又一段艱苦生活

二、教學之餘的木工生活

三、主有安排,備度浩劫

四、十年浩劫中的片斷回憶

五、家庭的蒙恩

六、1970-1978的變革回憶

第六章 1978年後的十字架道路

後  記

附  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