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葉里溫歌劇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里溫歌劇院

圖片來自yerkir

埃里溫歌劇院,全稱亞美尼亞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模範歌劇芭蕾舞劇院(Ալեքսանդր Սպենդիարյանի անվան օպերայի և բալետի ազգային ակադեմիական թատրոն),坐落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的一個國家歌劇院,1933年1月20日正式開放,首場是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又作斯片季阿羅夫)的歌劇《鑽石 (亞美尼亞歌劇)》。[1]

該劇院由亞美尼亞建築師亞歷山大·塔馬尼揚設計。它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阿拉姆·哈恰圖良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

歷史

在慶祝亞美尼亞蘇維埃建立1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的1930年11月28日,該歌劇院開始動工。1933年1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歌劇院建成後不久成立了一支芭蕾舞團,1935年出演的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是其首場芭蕾舞劇表演。

塔馬尼揚設計,他兒子監工的劇院大廳於1939年完工,並且以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的名字命名。在整個建築的外形達到現在的樣子的1953年,仍有部分大型建設工程沒有完成。

埃里溫歌劇院的開設推動了民族歌劇和芭蕾舞劇的創作。首場亞美尼亞芭蕾舞劇是阿拉姆·哈恰圖良的《幸福》,作者不久後以該劇為基礎創作了享譽全世界的《加雅涅》。

自1935年以來,阿爾緬·迪克拉年的亞美尼亞歌劇《阿努什》一直在埃里溫歌劇院演出。它是亞美尼亞歌劇史上的重要一步。《阿努什》是至今仍是埃里溫歌劇院的保留節目。

自開放以來,埃里溫歌劇院已經出演了超過200部由亞美尼亞、俄羅斯和西歐的劇作家所創作的歌劇和芭蕾舞劇。劇團曾到俄羅斯西班牙黎巴嫩美國希臘德國等20多個國家表演。1956年,該劇院獲得「國家模範歌劇芭蕾舞劇院」地位。

該劇院還舉辦過查爾斯·阿森納沃爾、伊恩·安德森、約翰·麥克勞克林 (音樂家)和水族館樂隊|等音樂家的音樂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