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萊芒號列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萊芒號

圖片來自owlapps

萊芒號意大利語Lemano)是曾運營於意大利米蘭瑞士日內瓦間一班長途列車所使用的名稱,由意大利國家鐵路瑞士聯邦鐵路齊薩爾皮諾在1958年至2009年間先後開行。其命名源自日內瓦附近的萊芒湖(意大利語稱之為「Lago Lemano」),該列車則沿此湖的北岸運行。列車最早以僅搭載一等車廂等級德語Wagenklasse全歐快車(TEE)投入服務,後於1982年改為搭載兩艙等級的城際列車(IC);至2009年停運前,列車還曾分別被納入歐城列車(EC)齊薩爾皮諾(CIS)等類別。1977年10月7日夜間,意大利北部遭受猛烈的風暴吹襲,造成韋爾巴尼亞特拉斯奎拉間的鐵路線嚴重損毀。受此影響,萊芒號無法正常運行。截至1977年12月14日前,列車啟動了特別服務時刻表。其中TEE24次由米蘭正常運行至斯特雷薩,乘客在此需要換乘巴士前往多莫多索拉。多莫多索拉則提供臨時班次TEE10024次繼續前往日內瓦。TEE10024次由兩節瑞士聯邦鐵路的Eurofima型一等車廂和兩節行李車組成,其運行時間比正常的TEE24次多40分鐘。發往米蘭方向的TEE25次列車也由日內瓦正常運行至多莫多索拉,乘客換乘巴士抵達斯特雷薩後,繼續轉由全歐快車前往米蘭,其運行時間比正常的TEE25次多耗時55分鐘。1978年1月15日,當在托切河坍塌的橋樑完成修復後,萊芒號得以再次按照正常的時刻表提供服務[1]


全歐快車

作為意大利開行的第三班全歐快車,萊芒號早在1957年6月2日便出現在了全歐快車的運營時刻表中。然而由於意大利新造的ALn 442-448型柴聯車延期交付,同時既有的同款車型又運用於其它的全歐快車班次中,因此萊芒號足足推遲了一年才在1958年6月投入服務。列車的初始車次為GM/MG次(即日內瓦米蘭首字母縮寫)。1963年5月26日,瑞士方面開始使用TEE7/8次作為列車的標識,但意大利境內仍然使用首字母縮寫。至1967年5月28日,兩國的車次編號得到統一,共同使用TEE16/15次;隨後全歐快車車次在1971年進行重編,萊芒號又被分配為TEE24/25次。

最初,萊芒號於上午9點剛過即從米蘭發車,並在午餐後於13:30左右抵達日內瓦。從日內瓦的返程時間則設於晚餐前的17:29,並在晚上21:40左右抵達米蘭。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能讓旅客在車上享用午餐及晚餐,並沿途觀賞萊芒湖的美景、出席下午在日內瓦進行的商務活動。該時刻表一直維持至1961年7月1日,直至另一班全歐快車齊薩爾平號投入服務後才修改。後者是沿辛普朗鐵路德語Simplonstrecke運行於巴黎-米蘭間,為避免兩班全歐快車在幾乎相同的時刻從洛桑開往米蘭,萊芒號在日內瓦的發車時間被推遲至19:40。但這種改變並未得到旅客的認可,因為其按時抵達米蘭的時間已經很晚,接近了午夜。兩年後,列車決定將日內瓦的發車時間變更為13:30,而米蘭的出發時間也儘量提前。返程的旅客在商務活動結束後需要先由日內瓦前往洛桑,並可在那裡轉乘18點左右抵達的齊薩爾平號回到米蘭。值得注意的是,開往意大利方向的列車會比開往瑞士方向的列車多耗時1小時左右,這是因為在布里格多莫多索拉間的辛普朗隧道有較長的坡度,坡度的爬升時間約需35分鐘。

以下為齊薩爾平號的1971年冬季時刻表:

TEE24次 停靠站 TEE25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09:25 米蘭 18:18 374
125 10:45 多莫多索拉 16:58 249
167 10:21 布里格 15:28 207
221 10:55 錫安 14:50 153
313 11:53 洛桑 13:56 61
374 12:28 日內瓦 13:18 0

1972年5月28日,由菲亞特生產的意大利鐵路大舒適型車廂義大利語Carrozze FS tipo Gran Confort輔以電力機車牽引的組合取代了ALn 442-448型柴聯車投入運營,其中瑞士段的牽引機車使用Re 4/4 II型電力機車德語SBB Re 4/4 II,意大利段則使用E.444型電力機車德語FS E.444。其後儘管萊芒號不斷改善運行時刻表,但列車的上座率再無法達到其前三年運營時的高水平。它最終在1982年5月23日被降級為搭載兩艙車廂等級的城際列車類別。

城際列車

從1982年5月23日起,萊芒號變更為城際列車類別,車次使用IC422/423次,並在1984年1月22日前搭載意大利鐵路全歐快車型義大利語Carrozze FS tipo TEE的一等車廂和Eurofima型的二等車廂。1984年1月22日起,TGV列車開始投入巴黎-洛桑間的運營。巴黎至米蘭的服務被一分為二。其中TGV25/28次運行於巴黎至洛桑間,並在洛桑接駁現編號為IC335/338次的城際列車繼續前往米蘭。這兩班列車均被命名為萊芒號。

歐城列車

歐城列車網絡於1987年設立後,萊芒號也繼續成為在辛普朗隧道運行的歐城列車類別。至1987年5月31日,巴黎至米蘭的服務仍然分離運行,唯一改變的是TGV列車也開始使用萊芒號的名稱並以歐城列車的車次運營。1989年5月28日,瑞士聯邦鐵路開始在洛桑-米蘭區間部署能兼容歐洲四種電壓制式的RABe EC型電聯車運營,其中萊芒號的名稱只被用於洛桑往米蘭方向(EC35次)的列車,反向列車則被命名為齊薩爾平號。而往返於巴黎至洛桑間的雙向TGV列車服務則維持萊芒號的名稱直至2003年5月16日,1996年9月29日,連接意大利和瑞士之間的客運列車服務被使用潘多利諾運營的齊薩爾皮諾收購,後者將本班列車以齊薩爾皮諾萊芒號的名義投放市場。至2004年12月12日,列車再次由齊薩爾皮諾恢復為歐城列車類別。此時,列車獲分配為EC121/126次的車次,其運行線路大致為:日內瓦機場-日內瓦-洛桑-蒙特勒錫安謝爾-布里格-(辛普朗隧道)-多莫多索拉-韋爾巴尼亞-斯特雷薩-阿羅納加拉拉泰德語Gallarate-米蘭,隨着逐漸老化的潘多利諾在運營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技術故障,齊薩爾皮諾決定在新車型交付前,萊芒號自2005年12月11日起改用機車牽引的客運車廂組合。為此列車重新租用了瑞士聯邦鐵路貨運德語SBB CargoRe 484型電力機車和瑞士聯邦鐵路的EC-90型車廂。2009年7月,替換的車型在延期兩年後終於交付使用。自同年7月20日起,新造的ETR 610型電聯車德語CIS ETR 610開始擔當萊芒號的運營任務,其中米蘭方向使用CIS35次,日內瓦方向使用CIS40次。2009年12月12日,齊薩爾皮諾退出服務,列車再度交由瑞士聯邦鐵路運營,使用車次為EC34/35次,但已不再使用萊芒號的名稱。

事故

1969年11月8日,辛普朗隧道內發生火災,正執行米蘭至日內瓦任務的TEE14次萊芒號在行經隧道時受到波及,一節編號為442-202的車廂被燒毀。在發現火勢無法在車內通過滅火器撲滅後,工作人員將這節車廂從編組中解掛,並將乘客安全移送至448-207號車廂。隨後工作人員返回442-202號車廂並將其油箱蓋拔出,以防止發生爆炸。全車54名乘客及列車員隨後通過448-207號車被安全送往布里格。



參考文獻

  1. 萊芒號,owl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