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晚餐 |
中文名稱;晚餐 外文名稱;dinner supper 拼音;wǎn cān 含義;在一日三餐制中晚上吃的那一頓飯 三大忌;晚餐吃太多、太葷、太飽 |
晚餐是每天要吃的三餐之一,其有多種意思,一般指在一日三餐制中晚上吃的那一頓飯,也有人每天晚上吃的正餐籠統地講叫做晚餐。
健康晚餐很重要,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健康的晚餐有六項注意事項,晚餐早吃、少患結石,所以說晚餐很重要。[1]60新
健康信息
健康晚餐六項注意
1、每周七天晚餐餐飲食譜必須保證多種花色品種,每頓晚餐需要2個素菜、1個葷菜、1個湯和1碗米飯;
2、每天攝入少量酒,一般在50毫升以下;
3、每天攝入的油一般不要超過25克,即在半兩以內;
4、健康餐飲提倡喝茶,但茶不宜過濃,因為濃茶中含有大量咖啡因;
5、不提倡吃得太辣,但青椒可以吃,因為其中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很好的營養成分;
6、餐飲中使用的調味品要少,提倡多吃自然食物,不追求口感,同時,餐飲中鹽份也不宜太多。
7、每次晚餐之後不要馬上飲水,應半小時之後在飲水對身體有好處。
不宜晚餐吃的食物
1、紅薯、玉米、豌豆等產氣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較多氣體,等到睡覺前,消化未盡的氣體會產生腹脹感,妨礙正常睡眠。
2、辣椒、大蒜、洋蔥等辛辣食物。日前,澳大利亞一項研究顯示,吃辣後,在睡眠的第一周期,體溫會上升,會導致睡眠質量降低。還會使胃中有灼燒感和消化不良,進而影響睡眠。
3、豬肉等過於油膩的食物。因為油膩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加重腸、 胃、肝、膽和胰的工作負擔,刺激神經中樞,讓它一直處於工作狀態,導致失眠。
4、肉湯。晚飯時,用一鍋熱氣騰騰的雞湯、排骨湯犒勞自己未必是好事。肉類煲湯較油、熱量高,最容易發胖,不適合晚上食用,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此時,不妨選擇一些菌類湯。
5、咖啡、濃茶、可樂等令大腦興奮的食物。尤其一些對咖啡因特別敏感的人,可能持續興奮的時間更久。此外,咖啡因還有利尿作用,過多喝咖啡,容易讓人排尿增多,這也會干擾睡眠。
6、酒。酒雖然可以讓人很快入睡,但卻讓睡眠狀況一直停留在淺睡期,很難進入深睡期。所以,飲酒的人即使睡的時間很長,醒來後仍會有疲乏的感覺。
晚餐觀點
繁忙的都市人,早餐、午餐隨便吃,所有的虧空就等晚餐補充。久而久之,晚餐成了人們眼中的正餐,諸多應酬、會談、聚會等活動統統安排在晚餐進行。然而,營養學家們卻對這種晚餐過盛的現象憂心忡忡。
晚餐要適量
入夜的簋街,在一片火紅的燈籠照耀中。這是這條着名的餐飲街一天中最為繁榮的時段。這裡被很多人視為應酬、聚會的樂土,晚上來此就餐的人絡繹不絕。如此頻繁往復的晚餐,勢必大幅增強晚餐攝入量。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於康說:「晚餐一定要量少。」否則,攝入的能量過盛會引發肥胖,進而引起其他相關病症。
因為工作繁忙,很多人晚餐往往沒有定時,或早或晚,甚至很多人直接餓着肚子睡去。就此,於康說:「晚餐不能不吃,但要以清淡的食物為主。」如果晚餐比較油膩,多餘的油脂攝入可引起血脂升高,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多餘的蛋白質攝入可增加胃腸、肝臟和腎臟的代謝負擔,對於有肝腎疾病的患者非常有害。
晚餐不宜草率
隨着工作的無序性增強,盒飯當晚餐者也不斷增多。那些需要經常加班的上班族沒有辦法回家就餐,只能在辦公室附近的小飯店或者快餐店買個盒飯,在短短的十五分鐘之內草草解決。回到家,除了睡覺沒有任何食慾。
有關專家認為,這些小飯店常用濃重的調味品,經常食用這種盒飯容易上火,出現咽痛、口腔潰瘍、牙痛、腹脹和便秘等症狀。再者,「速戰速決」的晚餐也不利於消化,用餐後馬上投入工作,會加重腸胃道負擔。
晚餐常缺主食
我國傳統飲食結構把穀物類作為主食。然而,如今的餐桌上主食的地位越來越被弱化。
於康說,主食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任何一餐都不能沒有主食。而晚餐的主食可以以稀食為主。他說,男性的晚餐主食量應為2-3兩左右(生食劑量),女性為1~2兩左右,老年人最好喝一些粥類食物。
作為主食的米、面和薯類等碳水化合物食品,應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占總能量的60%),也是最經濟、代謝過程最簡單、代謝產物無害且最易排除的食品。如果主食攝入不足,機體就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質獲取能量,脂肪分解會產生較多對機體有害的有機酸類物質,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其代謝過程更為複雜,並且像尿素氮等代謝產物對機體還有毒性,不僅增加機體的代謝負擔,而且還有損於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
晚餐時常過晚
如今的晚餐可謂越來越像「晚」餐了,如果趕上應酬、聚會,經常會持續到午夜。於康說,正常的晚餐應該在晚上6:00-7:00,但也不是絕對,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做適當地調節,一般應該距午餐6個小時左右。
人的排鈣高峰期常在進餐後4—5小時,若晚餐吃得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上床入睡,此外,如果進餐時間太晚,在人已經休息的情況下,血糖水平還處在較高水平,機體只好把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易導致肥胖和高脂血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