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北水利委員會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北水利委員會舊址
圖片來自tjhbq.gov.cn

華北水利委員會舊址是原中華民國華北水利委員會在天津天津的舊址,坐落於天津市河北區自由道與民生路交口處西北角自由道24號(原天津意租界五馬路(ViaConte Galeazzo Ciana)與烏第納親王道(ViaPrincipe di Udine)交口處西北角五馬路11號),該建築目前為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該建築目前為天津海河意式風情區藝術展覽館。

建築特色

華北水利委員會舊址建築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磚木混合結構二層樓房,樓內設有地下室,建築外立面為清水牆面,頂部為平頂並設有涼亭。

建築首層主入口設在轉角處,設有兩根愛奧尼克柱式撐起的前廊廳。建築二層外部設有陽臺。2006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對華北水利委員會舊址進行整修。 [1]

歷史沿革

1918年3月20日,順直水利委員會在天津意租界五馬路11號成立,原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熊希齡任會長,曾任印度工務部長負責水文技術的英國人羅斯被聘為委員會技術部長。順直水利委員會該會以整治當時直隸省的河道為主要任務還負責海河和黃河流域的水利行政,實施了一些建設和測量工程並於1925年編製了《順直河道治本計劃書》。

順直水利委員會成立之初就在華北海河流域的的唐官屯、塘沽通縣獻縣、大清河新鎮、德州以及黃河流域的陝縣、濼口等地建立了水文站。1923年,順直水利委員會引進國外技術建成了當時中國第一座大型鋼筋混凝土水利樞紐工程—蘇莊閘。

1928年9月26日,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建設委員會接收順直水利委員會並改組為華北水利委員會,最初由中華民國內務部管轄,由當時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任主席。1929年,華北水利委員會明確了以華北各河湖流域及沿海區域為管轄範圍。1931年,華北水利委員會又歸中華民國內政部管轄。

此後又編製了海河流域首個河系規則《永定河治本計劃》並在天津籌建了中國首個水工試驗所—天津第一水工試驗所。1931年,華北水利委員會在該會的院內首級台階前設立大沽高程永久性水準基點。[2]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華北水利委員會遷回天津並組建華北水利工程總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解放區的華北水利委員會進入天津與之合併。1978年,天津測繪部門將水準原點移建至寶坻縣境內的岩基上,其大沽高程為6.226米。1979年,華北水利委員會改組為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後搬至河東區龍潭路15號。[3]該建築目前為天津海河意式風情區藝術展覽館,定期舉行藝術展。[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