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坻縣

 

 

 

寶坻區天津市市轄區之一,位於中國天津市中北部、華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脈南麓,屬於華北平原北部的一部分,地處京、津、唐三角地帶,臨近渤海灣。

寶坻自古是商業要地,據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秦城遺址等古蹟遍布。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縣建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為寶坻縣。

2018年10月22日,寶坻區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2018年12月,寶坻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簡介

寶坻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已有人類聚居、繁衍和生活。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此地歸屬屢易,直至金大定年間(公元12世紀70年代)始建縣。

夏、商時(約公元前21世紀至前11世紀)「省幽并冀」,轉屬冀州。

秦(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分全境為四十六郡,屬漁陽郡。

西漢,置雍奴縣。

三國時期(220-265),此地乃曹魏之領地。

隋代(581-618),此地屬冀州涿郡。

唐代(618-907)初期,「高祖改涿郡為涿州」,天寶元年(742),改稱武清縣。

遼會同元年(938),割武清縣、潞縣、三河縣置香河縣。

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建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為寶坻縣。

承安三年(1198)升為盈州,泰和四年(1204)又廢州為縣。

1949年8月,寶坻縣隸屬於河北省天津專區。

1958年6月,改屬河北省唐山專區,同年11月與香河縣合併,仍稱寶坻縣。

1960年3月,又改屬河北省天津市。

1962年6月,又分為寶坻縣、香河縣。

1973年8月,寶坻縣改屬天津市。

2001年,撤銷寶坻縣,設立寶坻區。

區名由來

寶坻區的「坻」字,原只讀「chí」,水中高地之意。據傳,清朝乾隆巡遊到此地,脫口念成寶坻「 dǐ」,從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寶坻又名渠陽,僅次於漁陽(薊縣)和雍陽(武清)之間,自古是商業要地。據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歇馬台、秦城等古蹟遍布。

公元10世紀20年代,因「高阜平闊」而設置專賣鹽院,時稱「新倉」,成為朝廷貯鹽基地。過了兩個半世紀,因人煙繁庶,貿易興旺,改為縣。當時,此地鹽產的收入占全國鹽利的1/10,國人視鹽為國寶,故「富商巨賈,貨置叢繁」。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寶坻區位於天津市北部,東及東南與河北省玉田縣、天津市寧河區相鄰;南及西南與寧河區、武清區接壤;西及西北與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三河市相連;北及東北與天津市薊州區、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隔河相望。寶坻區總面積1450平方公里,南北長65公里,東西寬24公里,介於東經117°8'~117°40',北緯39°21'~39°50'之間。

寶坻區平原高度在海拔 2.5~3米之間。

氣候

寶坻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年平均氣溫11.6℃,年降水量612.5毫米,歷年無霜期平在184天左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