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菊池正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菊池正士(核物理學家)原圖鏈接來自 個人簡歷網 的圖片

菊池正士(1902年8月25日~1974年11月12日,日本核物理學家,他最早發現了電子顯微學中出現的菊池花樣(Kikuchi patterns),並給出了正確的理論解釋。

科學家是一個泛稱,廣義上指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定義的專業類別貢獻者。狹義的定義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這兩大類[1]。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2],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獲得了有關部門和行業內的認可,均可以稱之為科學家。被稱之為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和中國的農學家袁隆平等。

理論

菊池花樣 Kikuchi patterns 菊池正士(1902年8月25日~1974年11月12日,日本核物理學家,他最早(1928年,菊池正士早於TEM的發明)發現了電子顯微學中出現的菊池花樣(Kikuchi patterns),並給出了正確的理論解釋。 kikuchi line 是個體效應,一般要看到它,要求晶體完整並足夠厚。它的出現是基於嚴格的布拉格反射,所以當轉動晶體時,kikuchi line 會一起轉動。菊池線對帶軸的敏感程度遠遠高於衍射斑點,所以需要帶軸嚴格對正(比如照高分辨)時,必須使用菊池線。拍攝菊池線太簡單了:把光聚一聚,找一塊兒別太薄的單晶,切換衍射。

發明及著作

(1) hkl 菊池線對與中心斑點到 hkl 衍射斑點的連 線正交,而且菊池線對的間距與上述兩個斑點的距離相等。Rd=Lλ

(2) 一般情況下,菊池線對的增強線在衍射斑點 附近,減弱線在透射斑點附近。

(3) hkl 菊池線對的中線對應於(hkl)面與熒光屏的 截線。兩條中線的交點稱為菊池極,為兩晶面所屬晶帶軸與熒光屏的交點。

(4) 傾動晶體時,菊池線好象與晶體固定在一起一樣發生明顯的移動。

精度達 0.1 °和高分辨像:實例:出現菊池線的條件 a) b) c) 樣品晶體比較完整 樣品內部缺陷密度較低。 在入射束方向上的厚度比較合適:1/2tc垂線與相應的斑點坐標矢量平行; 菊池線對在衍射圖中的位置對樣品晶體的取向非常敏感,詳見下圖 對稱入射,即B//[uvw]時,線對對稱分布於中心斑點兩側;雙光束條件,即 s=0,亮線通過(hkl)斑點,暗線通過中心斑點;S+g>0 時,菊池線對分布於中心斑點的同一側;S+g<0 時,菊池線對分布於中心斑點的兩側。在旋轉帶軸的時候,沿着一個密排方向轉動,總可以達到一個低指數帶軸。這是一個大致的轉動過程,通過樣品台的傾轉,可以讓晶軸和透射束方向平行,最後達到電子衍射的效果是各向均一,亮度四周一致。這樣才算轉正。這種是通過傾轉晶體樣品使衍射點到位,也就是我說的倒易球。

他的著作単著

原子物理學概論』(岩波書店 岩波全書 1947年)

『物理學の概説』(冨山房 1947年)

『原子論より素粒子論へ』(丘書房 1948年)

『物質の構造』(創元社 1948年)

『粒子と波』(創元社 百花文庫 1948年)

原子核物理學』(共立出版 1949年)

『現代自然科學講座12?原子核の光分解』(弘文社 1952年)

『原子核の世界 第二版』(岩波書店 岩波新書 1973年)

共著

『原子核及び元素の人工転換』(岩波書店 1940年)

視頻

菊池正士 相關視頻

撒貝寧問核物理學《流浪地球》能否實現,剛開口就被「無情」調侃
世界名人史: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平凡的一生!

參考文獻

  1. 什麼樣的人稱為科學家,糗問,2020-06-06
  2.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豆丁網,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