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莫辛納甘步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莫辛-納甘步槍(莫辛納干係列,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英文Mosin-Nagant,又稱莫辛-納干),即M1891莫辛-納甘步槍,在俄國被稱為「Vintovka Mosina」(莫辛步槍),是在俄國政府委託下在188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製的步槍。


該槍由俄國軍隊在1891年正式採用,定型為1891型3線口徑(7.62x54mmR)步槍。M1891步槍在招標過程中出現了爭議,有兩個設計能夠進入官方評審的最後階段,一個是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樣槍,另一個是比利時的艾米爾·納甘和李昂·納甘兩兄弟(Emil Nagant和Leon Nagant)設計的樣槍。


開發歷史

莫辛納甘步槍各版本型號圖片來自百家號

1886年法國採用8mm口徑M1886勒貝爾步槍後(這是第一種採用無煙火藥的小口徑槍彈的軍用武器),此舉在世界各國引起了一場使用無煙發射藥小口徑槍彈(相對之前的彈藥)的輕武器軍備變革,在1887年至1889年間,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軍隊都採用了類似的武器,俄國政府也決定採用一種類似的新型連發步槍,代替現役的伯丹步槍(類似於英國馬蒂尼-亨利步槍的黑火藥槍彈單發後裝槍)。為此俄羅斯政府組織了一個委員會,從現有的毛瑟、勒貝爾、李-梅特福等設計中進行選擇。莫辛也接受委託設計了一種5發單排彈倉的7.62mm口徑步槍參與招標。根據古老的俄羅斯度量衡稱為3線口徑(註:liniya,英文為line,舊俄羅斯度量衡,1線等於0.1英寸或2.54mm,因此,3線等於7.62mm或0.3英寸)。而比利時武器設計師李昂·納甘則向俄羅斯軍隊提交了一種3.5線口徑(8.89mm)步槍和500發槍彈進行測試。


所有參與投標的武器都在1890年至1891年間由俄羅斯軍隊進行測試,俄羅斯軍隊偏愛納甘的設計。原本對納甘的設計有利,但出於俄羅斯國家尊嚴的考慮,政府對莫辛的步槍很感興趣。由於政府和軍隊的意見分歧,互不相讓,最後委員會用了折衷的方法:把這兩種設計合併在一種步槍上,結果是把納甘兄弟設計的供彈系統裝在莫辛設計的步槍上,因此這種步槍系統被稱為莫辛-納干步槍。而參與競爭的雙方都獲得補償:納甘兄弟得到酬金(後來納甘兄弟設計的M1895手槍也被俄羅斯軍隊採用),而莫辛則晉升成上校並被任命為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的主管,繼續改進和生產這種步槍,莫辛上校於1902年2月8日去世,安葬在圖拉。在1960年,蘇聯設立了一個S.I.莫辛特別獎,獎勵各個防務企業系統內的專家。


新一代步槍定型以後,沙俄衰弱的工業基礎導致該步槍的產量始終上不去。當時主要生產步槍的軍工廠只有三家,除了莫辛擔任廠長的謝斯特羅列茨克兵工廠,只有伊熱夫斯克和圖拉兩個兵工廠。這三個兵工廠在當時相比歐洲其他國家的兵工廠,無論設備,工人素質和生產技術都遠遠不及,這也導致前期莫辛納干步槍的產量很低。[1]



歷史沿革

莫辛納甘步槍使用的7.62mm子彈圖片來自搜狐

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出現的較早,早在1880年後期就開始研製,1891年被沙俄政府採購為制式武器,定型為M1891莫辛納-甘步槍。但是,二戰期間蘇聯使用的並不是這種原型槍,而是經過改進後的莫辛納-甘步槍,也就是1891/30型莫辛-納甘。


沙俄陸軍在1891年開始正式裝備該步槍,莫辛納干主要性能並不亞於歐美,但當時沙俄軍事工業基礎太差,根本不可能大量生產。1904年「日俄戰爭」辛納干步槍也參戰,雖然表現不錯但數量嚴重不足,大部分沙俄士兵仍然拿着老式的單發步槍。而日軍早就裝備「三零式步槍」就是「三八大蓋」的前身,「伯丹」單發步槍當然不是對手。戰後俄軍戰敗軍方認為步槍不行是主因,不是槍不行而是根本沒有幾枝。但日俄戰爭後內部混亂中,莫辛納干步槍的產量也難改善。故俄國人認為日俄戰爭失敗的原因是火力不足緣故。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帝國向沙俄宣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打仗前才發現,部隊槍支不足「人手一槍」都差得遠。實戰中莫辛納干和毛瑟步槍對抗不相上下,甚至更適應俄國寒冷氣候,但數量嚴重不足下俄軍仍然傷亡慘重。1915年德奧軍隊全面攻勢下,俄軍傷亡250萬人全線潰敗,沙俄倉促編組送上前線補充,每個師不到一半人有步槍,其他人還是「老單發」,剩下的空手上前前線,最多是拿根木棍綁把刺刀。前線巨大傷亡後方經濟崩潰,工業生產跟不上軍工更受影響。最後沙俄把圖紙給了美國槍械公司,訂購生產155萬支莫辛納干步槍。美方剛交付5萬支後,「十月革命」爆發沙皇倒了。蘇聯建國以後生產方面的問題解決。1930年推出了莫辛納干M1891/30式新型號,就是加裝較先進的瞄準裝置,射程7百米左右有效殺傷。


二戰爆發俄國開始打起來還不如沙俄,德軍閃電戰半年不到幾乎全殲蘇聯國防軍。蘇聯將全國男性差不多能徵召的都找來,居然很快編入了數百萬新部隊。比起沙俄來怎麼說還是進步了,至少步槍莫辛納干有保證,因加工簡單幾年生產1700萬支,每個紅軍士兵都有了武器。戰鬥中「莫辛納干步槍」和老對手「kar98k步槍」打成平手。隨着戰爭後期自動步槍大顯身手,莫辛納干步槍開始退出正面戰場,但在狙擊戰中發揮巨大作用。蘇聯二戰有20多名優秀狙擊手,擊斃敵軍人數超過3百人,人手一支莫辛納干步槍,可證明此槍的性能優秀。直到抗美援朝志願軍24軍張桃芳還拿它,要了214名美軍士兵的性命。[2]


結構機理

莫辛納甘步槍槍機拆解圖圖片來自新浪

莫辛納甘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式供彈的手動操作步槍,是俄羅斯軍隊採用的第一種無煙發射藥步槍。它採用整體式的彈倉,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單發或用橋夾裝填。彈倉位於槍托下的扳機護圈前方,彈倉容彈量5發,有鉸鏈式底蓋,可打開底蓋以便清空彈倉或清潔維護。


由於是單排設計而沒有抱彈口,因此彈倉口部有一個隔斷面器,上膛時隔開第二發彈,避免出現上雙彈的故障。在早期的槍型中,這個裝置也兼具拋殼挺的作用,但自M1891/30型開始,以後的槍型都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拋殼挺。槍膛內有4條右旋轉膛線。當槍機閉鎖時,迴轉式槍機前面的兩個閉鎖凸筍呈水平狀態。[3]


狙擊型號

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圖片來自搜狐

就槍械本身而言,莫辛納甘步槍的有效射程為400米,在使用瞄準鏡的情況下,有效射程可以延長至800米。如果是超遠距離的狙殺,莫辛納甘步槍的表現確實不如現代狙擊槍,但那時的戰鬥基本是中近程,比如巷戰,莫辛納甘步槍依然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該步槍由於槍管較長,發射7.62×54毫米R槍彈後坐力相對適中,性能良好,該槍精確射擊能力異常強大,即便是普通的莫辛-納甘拿過來也可以當做狙擊槍來使用。


莫辛·納甘系列狙擊步槍在當時通過各種渠道也流傳到其他國家,供當時的頂尖狙擊手使用。它名聲顯赫:芬蘭、中國、前蘇聯狙擊個人最高紀錄保持者使用的都是它。芬蘭頂尖狙擊高手西蒙·海耶在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用它在4個月時間內射殺542名蘇軍,成為全世界狙擊之王。經典戰爭大片《兵臨城下》中的那位打得德國侵略者靈魂出竅的蘇軍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使用的也是它。[4]

主要數據

抗美援朝戰役中使用莫辛納甘的志願軍狙擊手張姚方  圖片來自詩經網
產地         沙俄-蘇聯
全長         1287毫米
槍管長度         730毫米
彈倉容量         5發
彈藥         7.62X54毫米R 子彈
口徑         7.62mm
槍機種類         手動旋轉後拉式槍機
發射速率         約15發/分
槍口初速         850米/秒
有效射程         400米
狙擊射程         800米
瞄準具型式         弧形表尺缺口、針形準星,美國獵槍式光學瞄準鏡


武器評價

依然活躍於中東戰場的莫辛納甘步槍   圖片來自搜狐

莫辛納幹這款步槍在當時來看非常先進,他的主要性能並不亞於後來大名鼎鼎的毛瑟,李恩菲爾德,春田M1903步槍。莫辛納甘槍族因其生產簡便,可適應任何惡劣環境,所以十分適合前蘇聯廣袤領土上的各種複雜環境下的戰爭。而其的操作十分簡單,可以「大大彌補士兵的訓練時間」。[5]


莫辛-納甘是最早的無煙發射藥軍用步槍之一,槍聲清脆, 有如水珠濺落, 因此我們中國人為莫辛-納甘起了一個頗具詩意的綽號「水連珠」。莫辛-納甘步槍槍擊設計複雜,做工粗糙,整體顯得比較笨拙。手動保險裝置是在槍機尾部凸出的一個「小帽」,向後拉時會鎖住擊針,而向前推時會解脫保險狀態,操作時不太方便而且費力。水平伸出的拉機柄力臂較短,因此操作時需要花較大的力氣,而且比起下彎式拉機柄在攜行方面時較不方便,而下彎式拉機柄只有狙擊型才有。


總體來說,莫辛納甘步槍有着操作不便等缺點,但不失是一把好槍。而在經歷近百年的各種戰爭洗禮後,該槍族依舊一直活躍在世界各場戰爭中。


一直到1948年,蘇軍換裝AK-47突擊步槍,莫辛納甘步槍才正式退役。不過,莫辛納甘步槍並未在1948年退出歷史舞台,畢竟在二戰期間生產了上千萬支,哪怕退役了也是龐大的庫存,銷毀太過可惜。莫辛納甘步槍的子彈通用性較高,而且價格低廉。反觀其他二戰步槍,適合口徑的子彈早就停產了,想用還得專門找人定製,耗時又價高。故莫辛納甘步槍還活躍在現在中東戰爭中。[6]


視頻

一直被人被遺忘的武器,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