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莫三比克伊斯蘭動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莫三比克伊斯蘭動亂

圖片來自ctwant

莫三比克伊斯蘭動亂莫三比克德爾加杜角省現在進行中的武裝衝突,為伊斯蘭主義的武裝組織聖訓捍衛者與莫三比克國防軍對抗,目標為在莫三比克建立一個伊斯蘭國

衝突中平民也多次成為伊斯蘭武裝的攻擊對象[1]

伊斯蘭武裝組織聖訓捍衛者名稱的意思即為「捍衛聖行的人」,其名稱與2003年至2007年在伊拉克與美軍對抗的民兵組織聖訓捍衛者 (伊拉克)相同。另外當地人因其成員多為年輕人而稱其為「青年黨」,但其與索馬利亞青年黨是兩個不同的組織。

聖訓捍衛者的成員使用的語言包括莫三比克的官方語言葡萄牙語、當地語言姆瓦尼語以及大湖地區通用的斯瓦希里語,他們多來自莫三比克北部的濱海莫辛布瓦帕爾馬馬科米亞等地,也有成員來自坦桑尼亞與索馬利亞[2]

俄羅斯官方媒體塔斯社報導指俄羅斯與莫三比克政府於2017年1月簽署了一個軍事與科技的合作協議,使俄羅斯以反恐戰爭的名義,對莫三比克提供軍事裝備的援助。

背景

聖訓捍衛者約於2015年在莫三比克北部的德爾加杜角省出現,由肯亞伊斯蘭主義的神職人員阿布德·羅戈之追隨者所組成。該組織認為莫三比克的伊斯蘭教已墮落,背離了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誨,因此其成員會持武器進入清真寺,強迫其他穆斯林遵守其極端的信仰。

該組織也是反基督教與反西方的,並禁止人們進入醫院、學校等其認為「反伊斯蘭、世俗」的場所。該組織不被多數當地人所認同,因而建立了自己的禮拜場所,並漸漸走向暴力,要求在莫三比克實行伊斯蘭教法、不承認莫三比克政府,並在該國北部的蒙特普埃茲區馬科米亞區濱海莫辛布瓦區建立秘密的基地,其武裝人員由對政府不滿的前警員、前邊界守衛等訓練。聖訓捍衛者也與東非的其他伊斯蘭極端組織有所聯繫,有報導指出他們花錢從索馬利亞坦桑尼亞肯亞青年黨招募僱傭兵,也有些成員前往其他國家接受軍事訓練。

聖訓捍衛者不是一個統一的組織,而是分成許多支部,且彼此間少有一致的行動。截至2018年8月,莫三比克警方已辨認出五名首腦。另外該組織的資金來源為走私海洛因象牙等禁運品。

雖然宗教在當地動亂中扮演一定角色,但有分析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莫三比克嚴重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年輕人的高失業率是造成他們加入伊斯蘭極端組織的主因,且聖訓捍衛者聲稱其宗旨為「以伊斯蘭對抗腐敗的菁英統治」,該國越發激化的貧富差距也造成年輕人易被這樣的信條所吸引。

衝突

德爾加杜角省衝突始於2017年。2020年3月23日,被當地人稱為「青年黨」的伊斯蘭武裝短暫占領濱海莫辛布瓦。2020年上半年,德爾加杜角省至少發生195起暴力襲擊事件。8月12日,聖訓捍衛者再度占領濱海莫辛布瓦。[3]9月,武裝分子攻擊莫辛布瓦鄰近島嶼瓦米茲島(Vamizi Island)和梅坤戈島(Mecungo Island),將濱海別墅、飯店全部夷為平地。

萬人流離失所[4]。同年11月,伊斯蘭國在莫三比克足球場斬首殺害50人[5]

2021年3月24日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開始帕爾馬之戰帕爾馬,並於29日宣布已控制該城市[6],數日後政府軍奪回了帕爾馬。

戰爭罪行

衝突中叛軍犯下多起針對平民的戰爭罪行,莫三比克國防軍也被控虐待被捕的武裝分子,並有錄影流出,國際特赦組織認為錄影為真,莫三比克國防部發言人奧馬爾·薩蘭加(Omar Saranga)則指錄影為叛軍假造。

參考文獻

  1. Mozambique: Islamist Raids Continuing in Mocimboa Da Praia. AllAfrica.com. 2017-12-05 [2017-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6). 
  2. População captura supostos membros do grupo armado que atacou Mocímboa da Praia. Verdade.co.mz. [2017-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6). 
  3. Mocimboa da Praia: Mozambique battles for port seized by IS. BBC. 2020-08-13 [2020-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4). 
  4. 非洲多地面臨嚴峻安全挑戰-新華網. www.xinhuanet.com. [2021-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2). 
  5. 伊斯蘭國非洲轉生?突襲莫三比克 不聽話足球場斬首50 人. www.ctwant.com. [2020-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繁體中文). 
  6. 「伊斯蘭國」承認襲擊莫桑比克北部殺死至少55人. www.hkcna.hk. [2021-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