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蘭確診病例破萬,歐洲多國延長「封城」期限,疫情防控難在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北晚新視覺的圖片|

荷蘭衛生部官網最新數據,過去24小時,荷蘭新增110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0866例,成為全球第11個新冠肺炎病例數超過1萬的國家。荷蘭過去24小時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132例,累計死亡771例。

此前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數超過1萬的國家達10個,除中國外還有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英國瑞士比利時,其中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確診病例數超過5萬。[1]

延伸閱讀

歐洲多國延長「封城」期限,疫情防控難在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歐洲繼續蔓延。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7日10時(北京時間27日17時),歐洲地區新冠肺炎累計病例數已超28萬例,累計死亡約1.6萬例。面對嚴峻形勢,多國加強防控,延長「封城」期限。

意大利:死亡病例數超過1萬

意大利疫情在歐洲最嚴重。意大利民事保護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博雷利28日說,截至當日18時,意大利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升至10023例,累計確診病例升至92472例,治癒病例12384例。

意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院長布魯薩費羅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意大利「已看到確診人數增長放緩的跡象」,意味着「迄今為止實施的相關隔離措施正在產生效果」。專家推測,意大利疫情可能已接近峰值。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27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表示,歐洲各國對這場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嚴重性仍然沒有足夠認識,歐洲國家領導人必須改變「脫離實際情況的」疫情應對方式,增強主動性並加強合作。

法國:新冠疫情「迅速惡化」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醫療資源超飽和運轉的威脅目前籠罩法國,使政府防控疫情面臨嚴峻挑戰。法國衛生部門強調疫情「迅速惡化」,政府升級舉措積極管控。

法國總理菲利普27日說,法國正處在新冠病毒流行的開始階段,「傳染病浪潮已淹沒東部地區,併到達法蘭西島大區和上法蘭西大區」。經法國總統馬克龍批准,政府決定將3月31日到期的全國「禁足令」延長兩周,至4月15日。

法蘭西島大區是法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法蘭西島大區衛生局長奧雷利安·魯索27日表示,法蘭西島大區共計有1500個重症監護床位用於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目前僅剩200個空餘床位。他說,該地區將再增加數百個床位,但即便如此,「僅能堅持數天」。

德國:不放鬆疫情防控措施

正居家隔離的德國總理默克爾26日晚舉行一場語音新聞發布會說,現在還沒有時間討論放鬆德國的防控措施,「我們的新增感染比率仍然很高」。

默克爾在講話中說,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讓人無法鬆懈和放鬆疫情防控。目前無人能確定艱難時刻會持續多久,她呼籲德國民眾保持耐心。她說,感染引發重症在高齡患者中可能性更大,但60歲以下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德國目前新增確診病例數約每5.5天翻番,要採取措施,努力延長這一時間,避免德國衛生系統過載。

德國聯邦與地方政府此前達成協議,將出台嚴厲措施限制各地公共生活,包括原則上禁止公共場所兩人以上聚集,禁止在公共和私人場所聚會,限制餐館等服務業經營等。

比利時:「封城」措施延長兩周

比利時首相維爾梅斯27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原定3月18日至4月5日的「封城」措施將延長兩周至4月19日,「未來也可能再延長至5月3日」。她強調,現在首要任務是民眾必須嚴格遵守政府的各項封禁措施,警察也會加強監管。「科學家們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遠未得到控制。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到與病毒的鬥爭中來,天氣晴好的時候也要待在家裡。」

比利時議會26日同意授予維爾梅斯領導「戰疫」內閣特別權力,包括可繞過議會出台抗疫措施。

難點

醫療機構承受巨大壓力

提升檢測能力

激增的病例使歐洲各國的醫療機構承受巨大壓力,大批一線醫護人員被感染。英國內閣辦公廳大臣邁克爾·戈夫27日在首相府舉行的發布會上說,英國政府正在努力提升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病毒檢測能力。

轉移部分患者

法國醫院聯合會主席弗雷德里克·瓦萊圖27日表示,法蘭西島大區的部分醫院將在27日晚或28日達到飽和,呼籲將部分新冠肺炎患者轉往疫情相對緩和的地區。

上萬醫護感染

西班牙衛生部27日確認,目前全國已有超過90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占總感染人數的14.7%。西班牙衛生部應急與預警協調中心主任費爾南多·西蒙說,這一數字與別的國家相比過高,這是眼下最令人憂心的問題所在。

封鎖期漲工資

立陶宛衛生部長韋雷加27日簽署政令,在3月16日至4月13日全國實行隔離封鎖期間,給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漲工資,上漲幅度為15%。(據新華社)

視頻

確診病例破千!荷蘭將關閉學校等場所

聲明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