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榮成面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榮成面花源自民間,植根於人民生活,多用於結婚、生日、慶典、祝壽、祭祀和饋贈等民俗活動。每逢節日和慶典,家家戶戶會蒸一鍋麵花餑餑,寓意日子紅火美滿。以麵粉為原料,用簡單的工具,一塊塊麵團就在能工巧匠手中,變成龍飛鳳舞、花開鳥翔、魚躍虎踞、人物呈祥等象徵美好寓意的面花。這些面花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異彩紛呈,令人叫絕。


製作工藝精細

指尖流轉一花開,巧手揉捏百鳥來。 龍鳳人間何處見,而今相伴落面台。 製作面花要心靈手巧,工藝非常精細。 蒸製面花的工具:案板、剪刀、擀麵杖、梳子,彩筆。 主要原料:小麥麵粉、玉米面、豆面。 輔料:菠菜汁、南瓜汁、胡蘿蔔汁、紅曲米汁、紫薯汁、蛋黃、成品彩泥、食用色素等,輔料主要用來裝飾面點。汁類用榨汁機榨取。輔料的作用是改變麵團的顏色,對食用的面花,和面使用菠菜汁、南瓜汁、蛋黃等天然汁;對喜慶擺設不食用的面花,和面使用色素、彩泥。

點綴用料:眉豆綠豆紅豆紅棗、花芯等。

蒸大花餑餑、壽桃、老虎、寶葫蘆等面點時,取麵粉,加入酵母或者自製的「引子」,用溫水和面。面和好後,進行餳發至開了為止。餳開的面在蒸前用力反覆揉搓,使之柔軟筋道。然後根據需要做成大餑餑壽桃元寶、老虎、燕子等形狀。動物餑餑要捏出耳朵、嘴巴、安上鼻子、眉豆眼晴、鬍鬚、老虎額頭寫上「王」字等。燕子等祥鳥,要捏出頭、尾、剪出翅膀,用梳子壓出羽毛等。壽桃要貼上大紅「壽字」並彩繪成粉色。寶葫蘆要裝上彩條、元寶中間捏梁插上紅棗等。裝飾完畢再醒20—30分鐘,放進大鍋或蒸櫃,蒸30分鐘左右,熟透即成了大花餑餑。做藝術面花,用蒸大餑餑揉好的麵團,蒸出厚3厘米左右的餅型餑餑,蒸熟後放在準備好的特製蓮花寶座「聚寶盆」里當墊,然後用和好的彩面或彩泥,採取搓、捏、撮、挑、扭、剪、壓等手法,精心捏制人物、牡丹、玫瑰、菊花、荷花、龍鳳、鴛鴦、金魚、彩須等,裝飾在 「聚寶盆」花餑餑周圍。再以眉豆、綠豆等點綴當作鳥獸眼晴,龍鱗、眼眉等要用筆細心勾畫,再放進鍋里或蒸櫃中蒸熟,這就成了工藝精湛的面花。呂曉霞是榮成面花「非遺」傳承人,擅長「龍鳳呈祥」「石榴開花」「玉如意」等作品製作,在接受採訪時,呂曉霞為記者演示了「玫瑰花」的製作方法。只見她熟練地掐下一小塊麵團,在手 中靈巧揉捏,用小擀麵杖左擀右擀,一個花瓣即刻形成。擀好的花瓣在手中疊放起來,中間安上花蕊,一朵鮮花就展現面前。她說:一朵牡丹花要分五層,需要20—30個花瓣,一朵玫瑰9個花瓣,一朵荷花15個花瓣。最難是菊花,一朵要5層100多個花瓣,捏了再用剪刀一個一個地剪出來。還有一條條紅紅的金魚、鯉魚;一個個金龍彩鳳;一隻只小鳥雄雞,一片片五彩羽毛等,都在呂曉霞手中活靈活現 地生成,讓人眼花繚亂,點讚稱奇。她最拿手的是「龍鳳呈祥」。她說:「不一樣的形象,要用不一樣的面。鯉魚、葫蘆等需要發麵製作,蒸熟後膨大變軟,看着更加喜慶。牡丹、玫瑰等則需要用涼麵,蒸熟後不會變樣。做面花需要配方面,要經過專門學習培訓。」 近年來,到榮成越冬的大天鵝日益增多,她從中找到新的靈感。由於大天鵝是「一夫一妻制」,因此在面花中,大天鵝成為愛情忠貞、不離不棄的象徵。呂曉霞告訴記者,以前基本都是龍鳳、鴛鴦,由於大天鵝更具有靈性,在生活中更常見、更接地氣,所以現在很多人喜歡用大天鵝形象製作面花。[1]

文化韻味濃厚

榮成位於中國山東北方小麥產區、主糧為麵食的山東地區,緣於人們對物質、精神兩個層面的追求,從黃海之濱魯西平原,民間的麵食文化燦若繁星,並與民俗緊緊連結一體,顯示着勞動者的藝術才能,滿足着人們的審美需求。面花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文化韻味,展現出淳樸的膠東民俗風情。面花的命名,具有濃重文學色彩。結婚的面花:龍鳳呈祥、四季花開、石榴元寶、鴛鴦戲水、喜上眉梢、雙鳳等。老人祝壽過生日:壽桃、佛手、寶葫蘆等。小孩過生日:虎虎生威、寶寶抓周系列面點等。開業慶典:年年有餘、牡丹龍鳳、玫瑰龍鳳、一帆風順、大吉大利等。相傳民間有一個傳說。傳說孫臏外出求學12年,回家為母親祝壽,獻上了老師鬼谷子送的壽桃。母親吃了後,80歲的老人變得健康年輕了。於是人們紛紛效仿孫臏,在父母過生日、甚至親朋好友過生日的時候,送上壽桃,表示衷心的祝福。金魚和鯉魚取連年有餘、五穀豐登之意,也是面花常見的造型。老虎頭是專在孩子出生或過生日時蒸製,寓意是祝福小嬰兒像小老虎那樣健壯有活力。龍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之物,意味着愛情圓滿,吉祥如意。玫瑰花、荷花代表愛情、牡丹花、菊花代表富貴。梅花配小鳥代表喜上眉梢、荷花配鴛鴦代表百年好合、牡丹配鳳凰代表花開富貴,菊花配蝴蝶代表吉祥長壽等。漂亮的面花,配上文雅的名字,可謂錦上添花。[2]

傳承走向世界

面花這門老手藝,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在2016年被評為「威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呂曉霞的是「榮成面花傳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龍鳳呈祥」,2016年榮獲威海市「發現威海地道鄉味、促進就業創業大賽」招牌面點獎。「四季花開老星」、「龍鳳呈祥」,2014年被山東藝術學院收藏。「百花爭艷」、「大天鵝」,2014年被上海藝術館收藏並得到收藏證書。榮成面花,不斷走向世界,榮成面花的名字越叫越響,吸引許多外地人專門向她拜師學習。2017年參加北京故宮與南非夏令營活動,進行作品展示,並培訓南非中國孩子做面花。2015年代表威海新加坡展覽作品。2015—2017年連續三年代表威海,去韓國參加麵塑、剪紙等民間藝術交流活動。2017年台灣一人、2018年韓國二人、前年美國華僑一人等,紛紛前來拜師學藝,台灣徒弟王美基,成了台灣地區面花傳承人。不光是成年人,現在很多小朋友也對面花產生濃厚的興趣。一些幼兒園小學也請呂曉霞去講過課,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製作。幾百年來,面花早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心靈崇拜、一種精神寄託,一種祝福手段。只要有人喜歡,這門老手藝就會一直傳承下去。 [3]

視頻

視頻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