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山縣雷店高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英山縣雷店高級中學創辦於1954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教學班17個、學生1702人,教職工9 5 人、校園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較大規模學校。學校是英山縣三所農村普高之一,是英山縣東河流域唯一的一所高中。

學校簡介

英山縣雷店高級中學創辦於1954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教學班26個、學生1702人,教職工[1]9 5 人、校園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較大規模學校。學校是我縣三所農村普高之一,是我縣東河流域唯一的一所高中。該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高考備考經驗豐富。五十多年來,為高等學校輸送了3000餘名優秀大學生,為英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學校以「人心、環境、規則、質量」為營校策略;以「立德、求知、創造、奉獻」為校訓;以「愛崗、愛生、愛校,為人、為學、為師」為師訓;以「樂學、篤行、思辨、健美」為學訓;以「倡導尊重的教育」為辦學的理念。

創校歷史簡介

英山縣雷店高級中學創辦於1954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教學班26個、學生1702人,教職工9 5 人、校園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的較大規模學校。

學校是我縣三所農村普高之一,是我縣東河流域唯一的一所高中。該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高考備考經驗豐富。五十多年來,為高等學校輸送了3000餘名優秀大學生,為英山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以「人心、環境、規則、質量」為營校策略;以「立德、求知、創造、奉獻」為校訓;以「愛崗、愛生、愛校,為人、為學、為師」為師訓;以「樂學、篤行、思辨、健美」為學訓;以「倡導尊重的教育」為辦學的理念;以「強化管理正校風,優化校風促教學,加強教學上質量,提高質量好招生,擴大招生快發展,持續發展上品位」為良性循環的工作思路。

學校創新之路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素質教育[2]的一個重要目標。自然,創新的關鍵在於學生的主體性,但離開了教師的指導,也將變成一紙空話,因而教師的創新是學生創新的先導。那麼,教師應該怎樣為學生的創新創設條件呢?

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行為是受傳統的教學觀念所支配的。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若不破壞舊事物,就不可能有新事物的產生。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樹立創新意識,落實科學的創新行為,就必須首先轉變教學觀念。

1.扣緊時代脈搏。科學迅猛發展、經濟高速騰飛的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僅能按規程辦事,還必須具有極大的創新精神。信息交流、人際交往、剖析問題、尋求機遇、捕捉靈感等能力絕不是所謂的天賦,而來自於所受的學校教育,尤其是語文方面的素養。而這又不是灌輸語文知識而得來的「高分」所能達到的。面對時代挑戰,只有教師自身有了創新的緊迫感,才能切實而有效地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使之「可持續發展」。

2.甩掉「應試」包袱。毋庸默默置疑,推行素質教育,就定然會有一套與之相應的新的考核評估方式,儘管有一個變化 、發展、完善的過程。若陷入創新不便考核、升學分數上不去等顧慮之中,依然我行我素,那將會在新的考核方式下痛心疾首,不僅學生能力的培養落空,就是極度崇尚的學生分數也必定大幅度滑跌。

3.消除崇拜心理。傳統教育養成了一些教師對「教師教學用書」的崇拜心理,這一則是它有現成的或供照搬照抄的備課內容,更主要的它有權威性,是各種考試試卷答案的標準來源。在這種心理下,教師自己尚且不敢越雷池一步,盲目推崇答案的整齊劃一,根本談不上放開手腳去指導學生創新了。黃岡巿1999年中考語文試卷上有一道古字釋義題,指出《愚公移山》中「雜然相許」一句的「許」字的含義。這個「許」字,教學用書上注為「贊同」,提供的閱卷答案為「贊同,讚許」,但不少考生答作「同意」或「贊成」。這本來是很正確的,可批閱此題的教師卻一律判錯,恐怕就是教師教學用書作祟的結果吧。

4.改變保姆作風。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動輒越俎代庖,該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卻一律替學生具體細緻的代想、代說、代做了。就是最能激發學生創新的意識,最能訓練學生創新的能力,也最該指導學生去創新的「聽說訓練」等內容,不少教師也課前擬好了說法,來個眾口一詞。在這樣細心、周到、嚴格的保姆面前,學生又哪裡會有創新的機會、欲望與動力呢?

充分相信學生,還給創新創新機會

能不能創新,首先要看有沒有機會;而機會的給予與否,則取決於教師信不信任學生。若是對學生持懷疑態度,定然不能提供內容、空間、時間等方面的保障,甚至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詆毀學生的創新行為。所以,信任學生,把創新機會還給學生,實乃是教師的一大可喜的創新。

1.還給學生創新的內容。不可否認,在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下,我們對教材的處理往往偏重於基本課文與語法常識,而對那些最能訓練學生創新的「聽說訓練」、「作文訓練」、「語文活動」以及課文後的「聯想」型練習等內容卻淡化處理,或乾脆放之任之。這種殘廢式的教學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必然是語文意識低下,語文能力平庸且殘缺不全的。

2.還給學生創新的空間。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但語文畢竟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若侷促一室之內,是很難激發創新意識,豐富創新行為,提高創新質量的。演講會、辯論會、朗誦會、主持節目、作文競賽、班級小報、社會調查等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既是對課內創新活動的強化與補充,又給學生提供了吸納信息、活躍思維、產生靈感的良好機會,為課內的創新補充了大量的養分。

3.還給學生創新的時間。不給學生創新時間,除上面所說的因為內容的處理,空間的局限而造成時間損失外,還表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簡縮了大量的創新時間。有些教師也極想讓學生創新,也設計了不少供學生創新的問題,但在處理上卻因急於趕進度或害怕麻煩,問題剛一提出或學生尚在思考便自以為是地講解起來,把本屬於學生的時間侵占了。沒有充裕的時間,創新最多只存在於教師的意念之中。

4.還給學生創新的欲望。教師的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欲望的增長與消退。曾聽過兩位教師講授《蘇州園林》,他們都結合課後練習第七題安排了「自出心裁」一詞的情境造句,但在教學處理上卻完全不同。甲老師的一位學生造了一個令他大為光火的句子:「初一時,數學老師眼裡只有那麼幾個尖子生,我便想出一個數學課上學鳥叫的自出心裁的方法,儘管挨了一頓臭罵,但終於引起了他的注意,並記下了我的名字。」這位老師一聽完,便肆意挖苦了一番:「簡直亂彈琴!多好的一個詞呀,就這麼讓你白白地糟蹋了!難怪成績差,一門心思全用偏了!不過,你的這種『自出心裁』的造句方法確實達到了你引起老師注意並記下你名字的目的!」其實,乙班的一個學生所造的句子更損了:「因家住深山溝,離村小學較遠,三年級前只好在分部複式班學習,僅有的一位老師喜歡安排我們幾個成績差的學生輪流值日給他燒水煮飯,憤激之下,我們幾個想出了一個自出心裁的方法,便是在開水中兌入一點潲水,終於偷偷出了一口惡氣。」但乙班老師卻叫了一聲好,並帶頭鼓掌:「很新穎,很有創意!可見,『自出心裁』一詞並非讚譽的專利,是可以靈活地加以運用的。也正是這種靈活性,才使句中的『自出心裁』肯定加了引號,否則就有點『報復』之嫌,那可要重新設想一個自出心裁的解決師生關係的好辦法了。」兩位教師的兩種處理,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只有細於平日的肯定學生,激勵學生,尤其是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創新狀態。

視頻

英山縣雷店高級中學 相關視頻

英山縣雷店中學綜合素質成果展示活動
雷店中學2021年秋季軍訓匯報大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