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山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英山縣博物館,也叫畢升紀念館,坐落在湖北省英山縣城北郊。

建築布局

博物館建有高聳的畢升巨大石像,穿着宋裝,手握「活字」,活托如生;雕樑畫棟,飛嶦斗拱,金碧輝煌,氣勢宏偉,展示了活字印刷鼻祖畢升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有「畢升停」、「活字長廊」等。建築風格奇特,加之松柏擁翠,百卉爭榮,氣象萬千。

發展歷史

畢升,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家。他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1]

1990年畢升墓碑在英山被發現,揭開了畢升身世之謎,填補了沉寂千年的歷史空白,正如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着名文物鑑定專家史樹青先生在「英山縣畢升研討會」上的認定詩句:「名姓昭昭見夢溪,千年尋跡至今謎。英山考古有新獲,識得淮南老布衣。」

畢升墓碑的考古論證和認定,以及畢升文化的研究和發掘工作,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國家、省、市(地)一些着名專家學者,縣內各界關注畢升文化的熱心人士,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為了保存近20年畢升研究的成果,政協英山縣文史委員會對在畢升研究過程中搜集的重要史料等,建立了博物館。,全面、真實地記錄了英山畢升墓碑考古鑑定的艱辛歷程,展示了畢升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2008年中華世紀壇佇立英山捐贈的畢升銅像,標誌着畢升身世認定落下塵埃。從此畢升故里——英山縣,舉世矚目,名揚海外;「文化篇」,收集了塗耀坤、伍理松等文化界人士撰寫的推介文章和文藝作品的材料共9篇。從中可以看出,畢升研究推動了英山文化事業的繁榮,促進了品牌經濟的發展,畢升人文資源在英山新時期的發展中煥發出了全新的光彩。

畢升身世的揭謎證明,英山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如果說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代表的是古代英山人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那麼今天畢升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表明當代英山人依然具有畢升那種吃苦耐勞、勇於探索、富於首創的精神

機構設置

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夯實黨建基礎狠抓黨的基層組織

體系,基層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宣傳教育體系,民主自治體系,和諧穩定工作體系,保障體系和考核評價等七大體系,

促進黨組織「五個基本」全面發展,增加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良好的組織保障和政治基礎。

組織領導

加強黨建工作保障力度,做到領導機構、人員、責任、措施、資金「五到位」。對黨建工作經費按照政策規定全額保障,建立信息報送制度,確定專人反應動態,及時總結上報經驗,建立工作例會制度,隨時掌握工作進度,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活動有序開展。

工作內容

(一)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建立支部成員聯繫制度,進一步明確黨組織的具體工作職責,真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精心組織實施基層黨組織換屆工作。加強支部建設,優化支部機構,配齊、配強支部領導班子,激發支部工作活力。

(二)進一步完善單位黨組織制度建設,通過制度建設建立黨建工作的新機制,完善班子議事決策制度規範支部黨務公開,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細化組織生活。黨員發展,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乾部服務承諾,掛牌上崗制度,加強對制度貫徹落實情況的檢查督辦,確保制度落實到實處。

(三)全面開展黨建各項活動,一、是紮實開展「設崗創新」、「五個一」和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二、是以「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題活動提高行政執行力和效能 建設「結對邦扶」活動;三、是為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理論和業務素質,按計劃開展教育培訓,業務競賽、政治理論學習,文化活動。

視頻

英山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英雄武漢」系列直播-湖北省博物館
《中國推介》——英山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