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是一部中華美食文化紀錄片[1],該片延續第一季的主題,探討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

該片介紹了150多個人物,300餘種美食,一張張餐桌,見證生命的誕生、成長、相聚、別離。通過美食,使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是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續集,於2014年4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與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開播,並在愛奇藝、樂視網等多個網絡平台同步播出。

劇情簡介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作為一部探討中國人與食物之間關係的美食紀錄片,以食物為窗口,讀懂中國——通過美食,使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 「一方水土一方人」,該片將通過展示人們日常生活中與美食相關的多重側面,描繪與感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家族觀念、生活態度與故土難離。人們收穫、保存、烹飪、生產美食,並在其過程中留存和傳承食物所承載的味覺記憶、飲食習俗、文化樣態與家常情感。該片共8集,從時節、腳步、心傳、家常、秘境、相逢、三餐七個角度來講述中國美食故事,另外第八集揭秘「舌尖」拍攝背後的故事。

幕後製作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是中國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美食類紀錄片[2]。這部記錄片定位於「高端美食類紀錄片」,所涉及的美食區域十分廣泛,包含中國30多個省區市,甚至還包括新加坡美食。陳曉卿受訪時表示他們劇組拍攝時都沒有曝光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國劇組的身份,並表示導演都要親自吃片中的每一道菜。而美食入選《舌尖》的四個標準是:「健康」,滷煮的食品不利於健康所以不能夠在節目中出現、「真實」即是食物本身已昤好吃和有傳承,不用特意用詩詞給菜起名;「相對日常」,即大多數人能吃得到;和要「解饞」。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每一集都不是根據食物來定主題,食物只是出發點,通過美食看中國社會。全片都是由分集導演根據確立了的分集主題再去找尋符合主題的人物故事拍攝。當每個分集主題確立後,分集導演都需要經過3個階段才會進行拍攝:第一個階段是「文案寫作」階段,即分集導演看大量有關該主題的書、調查、並寫文案;第二個階段是「調研」階段是確定分集要有什麼的美食需要拍攝, 總導演陳曉卿認為路上也是一個獲得美食信息的過程,於是為了找尋美食出現在「舌尖」中,規定分集導演在「調研」時不能自己開車,必須要坐公共交通工具「調研」,以方便在不斷與人交流。同時為了拍出一些相對日常,更多的人能夠吃到的美食,對拍攝的食材的價格有所限制,陳曉卿在第二季時曾就指示導演只可拍當時物價為50塊錢以下的食物;最後是根據單個美食去各個地方進行拍攝,並在拍攝地區尋找適合的人物以表達該種食物,承載這個地區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攝。

視頻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相關視頻

舌尖上的中國2第2季第3集 時節:香椿
舌尖上的中國第2季第4集: 紅燒肉

參考文獻

  1. 紀錄的思考:紀錄片社會文化的意義,個人圖書館,2017-02-24
  2. 中國紀錄片呈現八大特點 ,搜狐,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