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0/0e/%E8%87%B4%E5%9B%9B%E5%BC%9F%C2%B7%E8%BF%B0%E5%9D%9A%E5%AE%88%E4%BD%9C%E6%88%98%E4%B9%8B%E5%9B%B0%E9%9A%BE.jpeg)
《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1]。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曾國藩家書》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
“ |
澄侯四弟左右: 此間軍事,四眼狗糾同五偽玉救援安慶,其打先峰者,已至集賢關,九弟屢信皆言堅地後派,可保無虞,但能堅守十日半月之久,城中糧米必難再支,可期克復矣。 徽州六屬俱平安,欠餉多者七個月,少者四五六月不等,幸軍心尚未渙散。江西省城戒嚴,附近二三十里,處處皆賊,余派鮑軍往救。湖北之南岸,已無一賊,北岸德安隨州等處,有金劉與成大吉三軍,必可口有起色。余癬疾未痊,日來天氣亢燥,甚以為苦;幸公事勉細能了,近日無積壓之弊。總督關防,監政印信,於初四日到營,余即於初六日開用。 家中雇長沙園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諸子侄無傲氣否?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轎。望弟留心儆戒,如聞我有傲惰之處,亦寫信來規勸。(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
” |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2]」。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和清朝社會末期的重要資料。曾國藩繼桐城派之後,溯源經史,別立湘鄉派,行文鎮定,形式自由,於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中見真情、蘊良知,充分體現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視頻
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名著選讀】曾國藩《曾國藩家書》,搜狐,2018-05-07
-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他們誰的官職最高?,搜狐,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