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曾國藩官服)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1]》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修身篇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

{{Cquote| 澄弟左右:

沅弟金陵一軍,危險異常;偽忠王率悍賊十餘萬,晝夜猛撲,洋槍極多,又有西洋之落地開花炮。幸沅弟小心堅守,應可保全無虞。

鮑春霆至蕪湖養病,宋國永代統寧國一軍,分六營出剿,小挫一次。春霆力疾回營,凱章全軍亦趕至寧國守城,雖病者極多,而鮑張合力,此路或可保全。又聞賊於東霸抬[[船]至寧郡諸湖之內,將國衛出大江,不知楊彭能知之否?若水師安穩,則全局不至決裂耳。來信言余於沅弟,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甚是甚是。

沅弟之才,不特吾族所少,即當世亦不多見。然為兄者,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若明知其錯,而一概不說,則又非特沅一人之錯,而一家之錯也。

吾家於本縣父母官,不必力贊其賢,不可力低其非,與之相處,宜在若遠若近,不親不疏之間。渠有慶弔,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須紳士助力者,吾家不出頭,亦不躲避。渠於前後任之交代,上司衙門之請託,則吾家絲毫不可與聞。弟既如此,並告子至輩常常如此,子侄若與官相見,總以謙謹二字為主。(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目錄

譯文

澄弟左右:

沅弟在金陵的軍營,危險異常。偽忠王率領十餘萬人,日夜猛撲,洋槍極多,又有西洋的落地開花炮。幸虧沅弟小心堅守,應該可以保全無憂了。鮑春霆到蕪湖養病,宋國永代他統率寧國一軍,分六營進攻,小敗一次。春霆不顧病休,急速回營,凱章全軍也趕到寧國守城,雖然患病的士兵很多,而鮑、張聯合作戰,這一路大概可以保全。又聽說敵人在東壩抬船到寧郡附近湖內,企圖衝出大江,不知道楊、彭清楚不清楚?如果水師安穩,全局才不至於決裂。

來信說我對沅弟,既然愛他的才華,就要忽略不計較他的小節,很對很對!沅弟的才能,不僅我家族中少有,在當今世上也不多見。然而,做兄長的,總應該獎勵他的長處,規勸他的短處。如果明知他錯了,卻一概不說,那便不是沅弟一人之錯,而成了我一家之錯了。

我家對本縣父母官,不必去稱讚他的賢良,也不可去說他的不是。與他相處,以保持若遠若近、不親不疏的距離為適宜。他有慶弔的事,我家必到。他有公事,需要紳士幫助的,我家不出頭,但也不躲避。他們前後任的交替,上司衙門的請求委託,我家千萬不要參與其中。弟弟要這樣做,還要告訴子侄們都這樣做,子侄們與官員相見,總要以謙、謹二字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2]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 相關視頻

雙峰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做到這三種「節制」,才算是自律的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