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鞏(三兄弟塑像)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二十九·疏一首、札子一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伏以陛下聰明睿知,天性自然,可謂有不世出之資。自在藩邸,入承顏色,出奉朝請,怡怡翼翼,不自暇豫,至恭極孝,聞於天下。及踐大位,內事兩宮,外嚴七廟。仁被公族,德形閨門。嬪御備官,不淫於色;音樂備數,不溺於聲。食菲衣綈,務遵節儉。台卑囿小,無所增飾。近習無便嬖,左右無私謁。未嘗出遊幸,未嘗從畋漁。其於憂憫元元,勤勞庶政,則念慮先於兆朕,祗慎盡於纖芥。書而訪問,至於日昃;夕而省覽,至於夜分。每群臣進見,接之禮篤而情通;凡四方奉事,莫不朝入而暮報。雖大禹之勤於邦,文王之不暇食,無以加此。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善訓嘉謨,可為世則者,傳聞下土,雖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眾慮,非可窺測,可謂有君人之大德。其高深宏遠,則憫自晚周秦漢以來,世主不能獨出於眾人之表。其政治所出,大抵踵襲卑陋,因於世俗而已。於是慨然以上追唐虞三代荒絕之跡,修列先王法度之政,為其任在己,可謂有出於數千載之大志。變革因循,號令必信,使海內觀聽莫不震動,群下遵職惟恐在後,可謂有能行之效。蓋刻意尚行,不差毫髮,縉紳之士,有所不能及。憂勞惕勵,無懈須臾,又非群臣之所能望。可謂特起於三代之後非常之主也。

愚臣孤陋,熙寧二年,出通判越州,因轉對幸得論事,敢據經之說,以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家天下之道必本於學為獻。逮今十有一年,始得望穆穆之清光,敢別白前說而終之。

臣以謂陛下有不世出之姿,有君人之大德,與出於數千載之大志,又有能行之效,特起於三代之後。然顧以治國家天下之道必本於學為獻於陛下,何也?蓋古之聖人,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然至其成德,莫不由學。故堯舜性之也,而見於傳記,則皆有師,其史官識其行事,則皆曰「若稽古」。至於湯武身之也,則湯學於伊尹,武王學於太公,見於《詩》、《禮》、《孟子》。在商,高宗得傳說作相,其命說之辭曰:予小子舊學於甘盤。」而傳說告之,則曰:「學於古訓乃有獲。」又曰:「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又曰:「惟學半,念終始典於學。」蓋高宗既已學於甘盤矣,及傳說相之,乃更丁寧反覆,勉之以學,其要歸,則以謂當終始常念於學,明學蓋不可一日而廢也。至於孔子之自敘,則自十有五而志於學,至於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夫以孔子之聖,必志於學,其學之漸,每十年而一進,至於七十矣,其從心也,蓋不逾矩。則傳說所稱當終始常念於學者,雖孔子之聖,不能易也。故揚子曰:「學之為王者事久矣。」、禹、湯、文、武汲汲,仲尼皇皇,其已久矣。聖賢之篤於學至於如此者。蓋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道也;測之而益深,窮之而益遠者,聖人之言也;知不足與困者,學也。方其始也,求之貴博,畜之貴多。及其得之,則於言也在知其要,於德也在知其奧。能至於是矣,則求之博、畜之多者,乃筌蹄而已。所謂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也。如求之不博,畜之不多,則未有於言也能知其要,未有於德也能知其奧,所謂寡聞則無約,寡見則無卓也。子貢稱孔子之學,識其遠者大者,則於言也能知其要,於德也能知其奧,然後能當於孔子之所謂學也。審能是,則存於心者,有以為主於內,天下之事,雖其變無窮,而吾所以待之者,其應無方,古之大有為於天下者,未有不出於此也。堯、舜、湯、武所以為盛德之至,孔子所以從心而不逾矩,或得其行者,未得其所以行;得其言者,未得其所以言。孟子之所謂聖而不可知之謂神,在是而已矣。

陛下萬幾之餘,日引天下之士,推原道德而講明其意,陳六藝載籍之文而細繹其說,博考深思,無有懈倦。其折衷是非,獨見之明,老師宿儒所不能到,此臣之所聞也。有不世出之姿,與君人之大德,又有出於數千載之大志,特起於三代之後,此臣之所知也。則陛下之學,已可謂至矣。然臣區區敢誦經之陳言以進於左右者,誠將順陛下之聖志,采傅說始終典學之言,觀孔子少長進學之漸,以陛下之明智,知言之要,知德之奧,皆陛下之所素畜。誠以陛下之樂道,而繼之以不倦;以陛下之稽古,而加之以不已,使天性之睿智所造者益深,所稽者益厚,日日新,又日新。其於自得之者,非徒足以待萬事無窮之變,而應之以無方,天下之人,必將得陛下之行者,不得其所以行,得陛下之言者,不得其所以言。堯、舜、湯、武所以為盛德之至,孔子所以從心而不逾矩,孟子所謂聖而不可知之謂神,不在於陛下,而孰在哉?由是斂五福之慶以大賚庶民,享萬年之休以永綏方夏,德厚於天地,名昭於日月,惟聖意之所在而已。

臣愚不敏,蒙恩賜對,不敢毛舉業細之常務,而於國家之體,冒言其遠且大者,此臣所以愛君區區之分也。伏惟留神省察。

曾鞏集

《曾鞏集(套裝上下冊)》以《元豐類稿》為主,收錄了現存曾鞏的全部詩文,計詩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錄曾鞏詩文最為完備的本子。《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種。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見稱,講究章法的嚴謹和布局的分明,敘事、議論委曲周詳,節奏舒緩平和,用詞樸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獨具風格。《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據清代顧松齡刻本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為主要校本,較為全面詳盡。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 相關視頻

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鞏】2DVD
曾鞏的《局事帖》,為何賣出兩億零七百萬高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