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騰霄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川劇表演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騰霄駒》,川劇《騰霄駒》彈戲傳統戲上下本。

劇目介紹

上本:晉代,桓遠因保晉帝有功被封楚王,後擁兵自重,陰謀篡位,橫行朝堂,胡作非為。他狩獵縱馬踐踏田禾及墳瑩,將直言進諫之孝廉許謙拴於馬尾拖死;為搶占劉輝之妻,殺害夫婦二人;強聘尚書鄭伯仁之女,迫使兄妹隱姓埋名流回原籍。更有甚者,將晉安帝召見之五王火焚於玩月樓,招致朝野共憤。許雄兄妹因父許謙被害而流浪四海,與混江龍結拜,占臥龍山為王,拜馬王為師,學習兵法,獲贈騰霄駒。劉裕也因雙親被害而外逃,伺機報仇。譚道濟因舉家盡喪火海與桓遠誓不兩立。

下本:晉安帝被圍困深宮,宮女玉梅自縊,賈琳將聖旨藏其口中送屍出宮,交尚書鄭伯仁。因被胡干岀賣,雙雙遇害。許雄乘騰霄駒往永安宮救駕至臥龍山安身。劉裕夜宿玄女宮,夢九天玄女傳以兵法、武藝並賜寶劍,命其三關峽斬蟒,會聚眾英雄齊奔臥龍山。桓遠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永始。晉安帝臥龍山起兵,眾英雄各領封號,揮軍殺奔京城,桓遠被擒國恥家仇終手得報。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藏手抄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騰霄駒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表演教材
中國戲曲真神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