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動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能動性 | |
---|---|
能動性,對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或影響作出積極的、有選擇的反應或回答。人的能動性與無機物、有機生命體、高等動物的能動性有別,稱為主觀能動性。其特點是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主動地、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作用於外部世界。[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能動性 [2]
外文名稱 Initiative
意義 反作用於外部世界
隸屬 社會學
基本信息
【詞語】:能動性
【注音】:néng dòng xìng
能動性的價值特徵
能動性也就是意志的能動性。《數理情感學》認為,意志的能動性是指一個人擺脫生物本能的控制與約束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為價值的層次性。
所謂意志的行為價值的層次性,是指人的活動能夠相對獨立地脫離生物本能的約束,而受主觀意志的自由支配。意志的能動性,並不是指人能夠在主觀上漫無邊際地隨心所欲,而是指人的行為活動有相對寬泛的選擇範圍。
然而,人的行為活動的選擇範圍無論多寬泛,總是有限的,總要受一定利益關係的驅動和制約,它不會是完全隨意的、無規律的、無目的的,否則就會受到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的嚴厲制裁。
唯心主義過分誇大意志的隨意性,把意志看作是一種獨立於客觀現實的、純粹的"精神力量",看作是一種超越物質之上的、不受任何客觀規律制約的"自我表現",鼓吹人的自由意志主宰一切。
事實上,人的行為活動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具有相對較大的渾沌性和不確定性,但在本質上並不否定物質運動的確定性和規律性,而是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層次上體現物質運動的確定性和規律性,它受更為複雜的廣義價值規律及其推論的制約,意志的隨意性不是對自然規律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在更大範圍內和更深層次上體現自然規律。
人要想脫離生物本能的約束,就必須使其行為目標遠離生物本能的控制。行為目標的層次性越高,意志就具有越大的能動性,因此行為目標的層次性決定着意志的層次性。
行為目標就是行為的價值目標,它可分為溫飽類、安全與健康類、人尊與自尊類、自我實現類等四個層次,意志也可相應地分為四個層次。行為目標的層次越低,人就會越多地注重低層次的、個人的、局部的和眼前的效益,其意志就是低級的、接近生物本能的意志,反之其意志就是高級的、遠離生物本能的意志。
如果意志的能動性過大,這種意志品質的人容易隨心所欲、無法無天;如果意志的能動性過小,這種意志品質的人容易膽小怕事、循規蹈矩。
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一
它的表現有:
· 人認識世界的能力與活動(想);
· 人改造世界的能力與活動(做);
· 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
主觀能動性二
主觀能動性也叫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也就是說,人區別於物的特點是:人具有自覺能動性或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這裡的"自覺",同現實生活中的"自覺"的意思是一樣的,比如說:請你自覺一點這裡的自覺就是指主動用自己的意識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社會的要求。顯然,其它的動物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說,主觀能動性或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
什麼是能動性
對外界或部的刺激或影響作出積極的、有選擇的反應或。
人的能動性與無機物、有機生命體、高等動物的能動性有別,稱為主觀能動性。其特點是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作用於客觀世界。
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於物的特點。是指人類特有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主觀能動性包括三個方面
(1)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和認識世界的活動——「想」。
(2)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做」。
(3)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動中的精神狀態——決心、意志、幹勁等。
為什麼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1)事物的本質與規律隱藏於現象之中,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和規律。
2)事物不會自動滿足人的需要,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利用規律和條件,才能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
3)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這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決心、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什麽是人力資源的能動性
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時間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和,它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1)人力資源的物質性是指,有一定的人口,才有一定的人力;一定的人力資源必然表現為一定的人口數量。
2)人力資源的可用性是指,通過對體能、知識、能力、個性行為特徵與傾向(如人格、價值觀)的使用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3)人力資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力資源有質和量的限制,只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只能以一定的規模加以利用。
為了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人力資源的內涵,有必要了解人力資源的相關概念人口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人才資源。下圖是人口資源、人力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人才資源之間的關係。
人力資源的特徵
人力資源是一種特殊而又重要的資源,是各種生產力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彈性的部分,它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1、生物性。
與其他任何資源不同,人力資源屬於人類自身所有,存在於人體之中是一種「活」的資源,與人的生理特徵、基因遺傳等密切相關,具有生物性。
2、時代性。
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即人力資源的形成受時代條件的制約,具有時代性。
3、能動性。
人力資源的能動性是指人力資源是體力與智力的結合,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斷開發的潛力。
4、兩重性。
兩重性(雙重性)是指人力資源既具有生產性,又有消費性,
5、時效性。
人力資源的時效性是指人力資源如果長期不用,就會荒廢和退化。
6、連續性。
人力資源開發的連續性(持續性)是指,人力資源是可以不斷開發的資源,不僅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是開發的過程,培訓、積累、創造過程也是開發的過程。
7、再生性。
人力資源是可再生資源,通過人口總體內各個個體的不斷替換更新和勞動力的「消耗——生產——再消耗——再生產」的過程實現其再生。人力資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規律支配外,還受到人類自身意識、意志的支配,人類文明發展活動的影響,新技術革命的制約。
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區別
人力資本理論的創始人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西奧多·舒爾茨(T·W·Schultz),他在1960年出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時,發表了《人力資本投資》的就職演說,該演說精闢地闡述了他關於人力資本的觀點。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是通過對人力資源投資而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體力、智力和技能,它是另一種形態的資本,與物質資本共同構成了國民財富,而這種資本的有形形態就是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有以下四點區別:
1、概念的範圍不同
人力資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資源和資本性人力資源。自然性人力資源是指未經任何開發的遺傳素質與個體;資本性人力資源是指經過教育、培訓、健康與遷移等投資而形成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本是指所投入的物質資本在人身上所凝結的人力資源,是可以投入經濟活動並帶來新價值的資本性人力資源。人力資本存在於人力資源之中。
2、關注的焦點不同
人力資源關注的是價值問題,而人力資本關注的是收益問題。
3、性質不同
人力資源所反映的是存量問題,而人力資本反映的是流量和存量問題。
4、研究角度不同
人力資源是將人力作為財富的源泉,是從人的潛能與財富的關係來研究人的問題。而人力資本則是將人力作為投資對象,作為財富的一部分,是從投入與收益的關係來研究人的問題。